浮生劫

第4节

……两人轻松地说着小话儿,自是不必再提。
另一边,胤禛与胤祯在回永福宫的路上,小十四突然开口道:“八哥身上,真的是香的呢。”
胤禛一愣,半响才回过神来,转头问道:“何出此言?”
胤祯没看见胤禛皱起的眉,只抬头回想着刚才与胤禩靠的很近之时闻到的淡淡香味,道:“宫中不是早有传言,说八哥的生母天生异香,才得圣宠的么,我想八哥既然是良嫔娘娘所出,想必也是如此。”
胤禛闻言顿时哭笑不得,想训斥几句,却又不想太过严厉,让刚刚缓和的关系功亏一篑,便道:“你打哪儿听得这些诨话,小心让你八哥听见了不高兴。”
胤祯见哥哥没有真的生气,胆子也大了些,吐了吐舌头不再接话,只高高的举起手中一小枝梅枝,在空中晃动,这几日里的憋闷,似乎都因为下午这一出‘赏梅’而一扫而空。
……
第17章 除夕
除夕很快到来,各宫也都纷纷挂起来春联,贴了福字,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到了除夕之夜,乾清宫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及中和清乐,乾清门内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乐。各宫齐聚一堂,在御前设筵,因为康熙后位悬空,因此御座东侧空着,而皇贵妃、贵妃、妃、嫔都身着吉服,分坐在御座左右两侧。皇子阿哥们坐于下方,再下来是福晋们与亲近的臣子们,一时间好不热闹。
康熙升座之后,韶乐大起,各宫行礼,《雍平之章》起奏,礼毕乐止,接下来是各宫入座,奏的是《海宇升平日之章》,接着便是宴戏与进果,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宁之章》。乐止再进酒。康熙端起酒杯的时候,各宫都要出席跪下,行一拜礼,乐止而入座。接着便是贵妃及其以下诸人出座而谢宴,行二肃一跪一拜的礼节。至此繁杂而琐碎的宫廷礼仪终于接近尾声。
--【以上部分摘自《清宫疑案正解》的过年篇】
接着便是皇帝点写应节的戏曲一类的,各宫与诸人也渐渐放松下来小声说笑着,偶尔回答康熙的问话,大家都不似以往上朝对答那般严谨,而是闲话家常一般,气氛也算融洽。
因为康熙的首肯,毓秀此刻也按照命妇的身份,旗装入宫,与福晋们坐在一处。短短四个月,毓秀苍白了许多,也瘦了一些,之前骄狂的模样不再。因为她之前的事情闹得颇大,众人看她的目光难免些异样,或是兔死狐悲,或是幸灾乐祸,让毓秀十分难堪,但因为这样的场合她不能做出什么过激举动来,因此只能低着头闷不吭声的呆着。
胤禩虽不能与毓秀同在一桌,但自毓秀入宫之后便时时留意着,如今突然有些后悔起来,心道也许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毓秀回来。她心高气傲,怎受得了如此对待,这次入宫,实在是太为难她了些。
胤禩心中愈发不安,更是频频转头顾盼。
阿哥们这一桌自然都注意到了胤禩的心不在焉,太子坐在首位,对这个眼下打出风头的八弟正愁找不着把柄,胤禩自小养在惠妃膝下,即使良嫔升位之后也是亲厚不比寻常,早被太子划入大阿哥一党,逮着这个机会于是便冷嘲热讽了几句,御前失仪、不尊兄长的帽子便直接扣了下来。
大阿哥此时已与太子基本对立,此时反而不方便帮胤禩说话,只能干着急。胤禛皱眉了眉,还不及开口,却见小十三与小十四你一言我一句的帮着胤禩同太子唱反调儿,太子被两个年幼的弟弟抢白,脸色当场发青,衬着他杏黄色的袍子分外难看。幸而此时他理智尚存,总算顾及老爷子在场,忍了下来。
祭祖过后,康熙将炸r_ou_分赐给太子,大阿哥和几个素来喜爱的臣子,想了想,又加上了老八,一时间下座诸臣心中都开始算计起来,看来这个八阿哥果真是入了上面这位的眼,不过之前不是听说皇上在养心殿当众斥责与他吗?老爷子心思难测,很难说哪个才是他本意,要不要再观望观望?
良嫔听见自己的儿子居然被赐了炸r_ou_,顿时又惊又怕,忍不住往胤禩的方向看过去,却正见胤禩对自己摇摇头,一愣之后,微微安下心来,心喜儿子看来并未被圣眷冲昏了头脑。
对于这种天大的恩宠,若是前世,胤禩一定会沾沾自喜,然而现今,他只觉芒刺在背。
对于太子的挑衅他自然是充耳不闻,这是让他意识到,之前他心中的担忧渐渐成为现实,近来他的风头实在太盛,再加之与几个年幼的阿哥交好,只怕朝中一些大臣也会如同前世那般慢慢对自己示好。这可不是躲避便能解决的问题,就算你避而不见,只要老爷子对你起了疑心,那便是不管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胤禩心中越想越怕,太子地位虽未动摇,但已渐渐式微,老爷子近年来对大阿哥更是当众赞扬不惜辞藻,一切都预示着前世那场腥风血雨已经登场,自己这时若是再留在京中,怕是祸患无穷。
心思重重之下,这顿家宴也吃的索然无味起来。宴后便是放烟火,听戏,众人又乐和起来,第一支竹炮升空炸裂的裂响未息,小阿哥与入宫的侍读童子们都开心的又叫又跳。由紫禁城起头,宫外也噼里啪啦地燃起鞭炮,夜空都被照亮了半边。
胤禩勉强提起兴致,抬起头来望着夜空,不知不觉又有些恍惚起来,耳边的喧闹之声似乎也渐渐远去。
越是热闹的时候,心里越显凄清孤独。
眼前又回到了前世被圈禁的最后几年里,在大年除夕的夜晚,自己只身坐在狭窄的天井中,裹着破败的毛毡,也是这般仰望天空,听着隔空炸裂的烟火,猜测着紫禁城里的欢闹,想着不知自己的弘旺如今何在,可有想起自己,会不会被人冷落?
“八哥……”
胤禩恍惚中听见有人喊自己,循声望去,模糊的少年的身影映入眼帘,那轮廓在恍然中竟然如同记忆中的弘旺一般大小。胤禩一时分辨不出身在何地,不由怔住了。
“八哥你哭了?”少年突然几步上前去拉他的手。
温暖的触觉让胤禩陡然回神,眼前是十四仍旧略显稚嫩脸,上面带着焦急的不安,看着自己。胤禩一愣,才发现嘴巴濡s-hi而咸涩的味道,自己竟然一时不察,失态至此么?他连忙挣脱十四的手,转身往黑暗中走去。
“八哥!”十四想也不想追了上去,而离他们五步之外的胤禛看着两人离去的方向,眉头紧紧皱起。
十四在梅树下找到胤禩的时候,那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清隽温雅的摸样,嘴角柔和的淡淡笑意在夜色的掩护下,让人很难将他与方才望着夜空默默流泪的人联系在一起。
“八哥!可是因为太子哥哥刚才的事情生气?”十四心思简单,只知道自己被皇阿玛责怪了会难过,见胤禩失态,只当他是受不了太子言语责难之顾,于是上前拉住胤禩衣袍,扬起脸来问。
胤禩摇摇头,笑道:“几句话而已,何至如此。”见十四不依不饶的样子,心中哀叹都是自己一时不查失了态,如今不编个理由堵上这小子的嘴,怕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只好随便编排了个借口给自己抹黑,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想起以前过年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看额娘,那时候有个常常陪着我的小宫女,可惜……她现在已经不再了。”
胤禩待良嫔至孝,是几个阿哥们中有目共睹的,因此现在说他以前过年的时候偷着去看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他说得含混晦涩,十四年纪虽小,但宫里的孩子知事早,一听之下便明白了个七八分,又自动脑补了剩下的剧情,于是整套故事便成型了——他有些惊讶道:“想不到八哥还是个念旧情的人,只是这些话要是让八嫂听见了,可是不妙。”他自然也听说了自己这个‘八嫂’彪悍的性子。
胤禩弯腰凑近十四的脸,笑的十分讨好:“所以小十四愿意帮八哥保存这个秘密么?谁都不能说的哦。”
十四盯着胤禩的脸,愣了半天,心中突然有些惋惜不知道八哥挂念的那个小宫女是何等模样,能让八哥这样的俊雅男子动心挂念至今,嘴里呆呆答道:“好……”
胤禩笑容更大了些,伸出右手,勾住十四的小指,道:“那就说定了哦。”
十四看着勾在一起的指头,心中突然满满当当的,只因与八哥两人有了小秘密,连八嫂都不能知道的秘密。他看着胤禩的眼睛,认认真真的点下头来,“恩!谁也不说!”
两人相视而笑。
“……什么东西谁也不说?”凭空一道冷冷的声音突然横入。
两人举目望去,原来是胤禛越过几排枝影横斜的梅树,慢慢踱步过来,想来是因为十四不见了而寻了过来。
胤禩斜眼看了十四一眼,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吧’。十四因为刚刚与胤禩有了小秘密,正处于无法克制的兴奋中无法自拔,如今自然是十分上路的迎着胤禛走了过去,道:“四哥怎么也来了?”
胤禛不动声色得扫了一眼胤禩,而后者只是置身事外的笑笑,似乎并未打算开口回答他的问题。
……什么时候十四与老八走得这么近了?
胤禛心里不快之感愈重,十四与他的关系虽比从前缓和了许多,但十四仍然极少主动叫他,而现下他这声‘四哥’叫的如此亲热,却是为了老八……胤禛将心中不快记下,并不表露什么,只开口道:“你离开了这许久,就不怕额娘担心?还不快回去!”
平素里胤祯最讨厌这个同母的哥哥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必然不会给他好脸色,但如今他急着将话题引开,居然顺着胤禛的话道:“哎呀都怪我不好,额娘定是急了,多亏了四哥来提点。”
说罢更是拉起胤禛的手,急急忙忙往人多的地方走去,一边道:“四哥快和我一道去给额娘赔罪吧。”
胤禛被弟弟拉着往外走,怒极反笑:“我又何罪之有?要陪你去请罪?”
十四道:“是我给额娘赔罪,四哥帮我说几句好话罢……”
声音渐远,胤禩扶额叹息:这十四就不知道‘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么,他表现的如此反常,只怕自己方才已经被老四那个小心眼儿记下一笔了,唉……今后还得多提防一二才好。
……
除夕之后,紧跟着是皇帝开笔书‘福’,赏赐给各个宠臣能吏们,因为于成龙治水有功,也得到康熙亲笔书写的‘福禄寿喜’四个大字,自然引得各位臣工的贺喜。胤禩看着那个‘寿’字,突然想起来前世于成龙便是今年没的,如今他们之间关系尚且算是不错,他们母子也算是托了于成龙的福才能顺利过的这个年,他说什么也得试试能不能救下这位能吏。
一年一度的嬉冰节过后,康熙对八旗的j-i,ng神头十分满意,对几个年幼的阿哥——尤其是小十三——也更加喜爱,于是整个正月里一直到元宵节,整个京城都异常祥和喜庆。
只是毓秀在过了腊八之后,便默默启程回佛堂了。康熙知道了这件事的有些不快,但胤禩说毓秀是给皇太后祈福去了,说是一定要赶着元宵节之前会佛堂才够诚心正意,康熙听了这才脸色好了些,也将老安亲王找了个由头赏了一番不提。
元宵刚过,正月二十一日,康熙便决定了第三次南巡,而促成这次南巡最大的原因,便是黄淮久治未果的水患。一切都与前世一样,胤禩也在随行之列,同行的还有大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小十三以及小十四。
第18章 南巡
胤禛仍然被留在京城襄理户部事宜,没能在随行之列。
置身事外之后,胤禩不再因老爷子的一份赏赐,一顿责罚,或是一句口头随语而患得患失。前世老爷子布了层层迷雾,将一纸传位诏书深深藏了起来,一直到他宾天之前才口述于几个近臣,致使兄弟之间虚虚实实,反目成仇,互相陷害多年,谁都以为自己有机会,结果多半为别人做了嫁衣。
也许老爷子原本用意便是看清诸人贪婪的心,如今想来,用心的确可谓良苦。
只可惜,老爷子却没想到他宾天之后,留下的这纸诏书被人诸多猜测,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一份功劳。加之老爷子几次南巡留下来的空荡荡的国库……怕是也只有像四哥这样的冷面王才能力挽狂澜,不怕得罪各方重臣皇亲,生生从他们手里将银子抢了过来。
如今他静下心来冷眼旁观,仔细琢磨着老爷子的一言一行,越发觉得老爷子喜怒皆再一念之间,算起来几乎每次出行,十三都在随行之列,在谁人眼中看来,都是圣眷正隆的姿态,谁知道会有一天,只因为十三一句顶撞便将他圈禁了十年,将一个生机勃勃的海东青,生生囚禁成了折了翼的鸟儿,差点步上大阿哥后尘。
再说胤禛,一直被老爷子称赞稳重妥帖的,但除此之外,却并未有其他旁的偏爱,以至于在他若有若无的暗示下,让一干择主的大臣们站错了队……说起来,也不知道老爷子是给老四扫清障碍,还是制造困难了。
左右思索一番,胤禩仍然没能说服自己在随驾前登一次老四的门。虽然理智上他知道自己应该主动示好,何况眼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差,但——心里上,他却无论如何不愿对自己两世里的‘世仇’低头。
……你抄我的家,将我唯一的儿子换了姓氏,将我的妻子挫骨扬灰,更改名换姓将我逐出宗室……如此种种,说是仇人绝不为过,你如此待我,让我心里安能不恨。
真当我是那任人搓扁捏圆的泥人么……纵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不是。
是以,临行前,胤禩除了上朝之外,未在见过胤禛,只是入宫辞别了良嫔,惠妃,又与十四一道在永和宫向德妃辞行。德妃素来疼爱胤祯,他也知道胤禩行事稳妥,便将胤祯托付于他,嘱咐他多多照顾弟弟,胤禩自然满口应下。
他起先还想远着十四,不愿重蹈覆辙,怎奈y-in差阳错之下,仍是于胤祯愈走愈近……果然还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么,也罢,他正好借着十四的关系,与德妃亲近起来,这样一来,良嫔在宫中的日子也会过得容易些,日后胤禛那边若是再出什么事,他兴许在德妃面前也能说得上几句话。
小九、小十不能随行,神情颇为郁郁不乐,胤禩笑着嘱咐他们好好用功,别整天惹事,如今他不在宫中,要多于四哥亲近才好,凡事多多向他请教总不为过。小九小十对他十分信服,点头应了,又吵着向他索要礼物,缠了胤禩许久才放他出宫。
……
二月初三日,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启行,于大通桥乘舟南下。
多少年来,无论朝代更替,黄河、淮河几乎从不间歇的连年溃决,河流下游的城镇时遭淹没,康熙重文治,而河务和漕运就是文治的头等大事,河务之中最要紧的就是黄河。他即位后,虽耗费库银数百万两,多年仍无成效,如今已然成为他心中最大的一根刺,让他时时不能安枕无忧。而去年夏天的永定河的公事终于让老康看到了治河的希望,因此这一次出行,气氛并不沉闷。
随驾出行对于胤禩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宠辱不惊了,因此他一路上倒不若前世那样时时刻意表现自己,将这些机会全部留给了大阿哥与三阿哥,自己倒是陪着向来温和的五阿哥七阿哥与几个小的走在一道,一路说着路上的见闻,倒也十分惬意。
舟行至桑园一带,康熙命船略作停泊,命彼时任职直隶总督的李光地,带着随行官员视查漳河与滹沱河的故道,作为开渠引河的首选方案。
没过几日,老爷子故技重施,让所以随行官员留在桑园,只身只带了几个扈从,乘坐一叶小舟,昼夜往南行驶,突袭视察黄河以南各处堤防。果然在高家堰、归仁等处堤工,看见河工敝坏,官员尸位素餐,顿时大发雷霆,不过老爷子并未将众人撤职,只是一顿狠狠训斥之后,令原任河督董安国、原任河道冯佑等人,挑浚引河、修筑水坝,以此来将功折罪。此二人原本以为此次必死无疑之时,突然被从宽论处,自然异常用心不提。
三月的时候,老爷子连日召见桑额、于成龙、徐廷玺,商讨指示治水方略。正好在三月初六的时候,船行至高邮州,发现此处的河堤已经被水侵蚀损坏,于是着于成龙率人火速修理整顿。
之后,康熙继续南巡至山东江南一带,对当地官员勤勉的表现十分满意,久皱的眉头终于松缓了几分。然而未过几日,在太湖却见百信民生疾苦,因水患而钱粮尚存,却田地皆无,不由叹息数日,以至于全船随行诸人谁也不敢露出一个笑脸来。
祭过明太祖陵之后,四月二十七日的时候,一行人渡了黄河,乘坐小舟沿途巡视新埽,就修防诸事指示于成龙。之后,于成龙被留下继续治疗河工,而老爷子则带着所有阿哥们继续南巡。
谁知五月刚过没几日,众人正在回程的途中,于成龙在工地病倒吐血的消息便传了过来。虽然没过一日,便又有跟进说于成龙休养之后以好转许多,吐血也是由于急火攻心连日劳累的原因,但老爷子眉头一直未能舒展开来。
胤禩见状,便主动请缨留下了协助于成龙治理黄淮水患。老爷子一听,自然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解决之道,毕竟胤禩与于成龙在浑河工事是便曾共过事,而胤禩对于成龙似乎也赞誉有加,治河这个差事会牵扯到当地官员多方利益,若是没有靠山只怕步步艰难,眼下有了胤禩这个皇子坐镇,确实能让自己放下些心来。
于是,老爷子大手一挥,准了。
十三十四听闻胤禩要留下了治河,顿时也跑到老康面前自请,被一顿斥责轰了回来,叫他们老实呆在船上别添乱。
五月十七日,康熙率众人终于返京,唯有胤禩被留在了南方。
……
胤禩连日不歇,赶至高家堰的时候,正好看见于成龙带病在大坝上督工,可怜他的老管家钟叔一大把年纪了,还急得围着他直打转。
胤禩沉下了脸来,自马上侧身下来,抬脚跨过堆起的夯土堆,朝于成龙大步走了过去。
于成龙犹自一心挂着疏通河道,并没留意周遭变化,只不时朝下大声吆喝几声,而听他的声音,却已是沙哑到几近失声的地步。
钟叔见了胤禩如见救星一般,就差跪下了。胤禩在离于成龙一丈之外停住脚步,看了一眼于成龙的背影,回头对高明道:“给我找人把他拖回去!”
出于某些历史原因,高明并不太喜欢于成龙,许是因为之前于成龙对胤禩无礼的缘故,因此领了命令之后,当真找了随行保护胤禩的两个侍卫,十分不客气的将于成龙一左一右架着往堤下走。
于成龙一愣之后,才看清面前站的是谁,顿时跳着脚冲胤禩叫道:“快放开我!你怎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就算你是个皇子也……”
胤禩毫不犹豫地打断他的话,“你还知道我是皇子?既如此想必你也应该知道我现在说得话,都是上面那位的意思。你如此咆哮,是想抗旨不尊?”
也许是于成龙自从认识胤禩那一天起,便没见过如此冷酷无情胤禩,记忆中,不管他再怎样为难于他,那个年轻人都是不愠不火的样子,嘴角时常微微翘起,带着一点点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的神情。他何曾见过如此神色俱厉的八阿哥。
于是一时间于成龙真的住了嘴不再挣扎,任由侍卫将他拉下大堤。
钟叔人老眼却不花,他知眼下这位八爷做的事情是在帮自家老爷,连忙跪下就要给胤禩磕头。
胤禩虚扶了一把,低声道:“先别声张,回去照顾你家老爷要紧。”说罢又转头吩咐高明道:“去请个大夫来,直接去河督府。”
将于成龙送走之后,胤禩却并未跟着离去,他在大坝上左右巡视一阵,背上突然冒出一阵冷汗来。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于成龙这套‘疏濬黄淮入海口’的方法取自大禹治水的古法——堵不如疏,然而这套在不到一年之前在浑河治理上卓见成效的治水大法,却并不适合眼前这条奔涌不息的黄河。
因为今日之黄河,早已不是千年前那条黄河了。
在不久的将来,一场大水将会冲垮一切,让于成龙的一直推崇的‘大禹成法’一败涂地,而这也将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污点,直接导致了他因愧疚而c,ao劳致死的结局。
胤禩沉吟良久,思前想后,眼下却是唯有那人,可以帮助自己,挽回于成龙的性命。
胤禛。
第19章 靳辅
这事往简单里说,是几个河工在治水策略上有冲突。
具体说来,是于成龙的古法治水一途,与当时另外两位同样名声在外的治水人才‘束水冲沙’的理念相左,两个在过去的近十年之中,双方护持己见,争论不休,连老爷子都在很长时间内无法下定决心应该听从与谁。
另外那两个人,一个便是同样大名鼎鼎的河臣——靳辅;而另一人,则是出身布衣,然而却由老爷子亲自授衔三品佥事道衔的治水能人——陈潢。
靳辅是在康熙十六年便走马上任的,刚上任河臣不久,便以他“日上八疏”的壮举而闻名于朝堂之上,因此前世胤禩对这个人也早有耳闻。
在这点上,胤禩始终是佩服老爷子的慧眼识才,靳辅之前并无治河经验,多从事文职,但他一上任,甚至还是在上任的路上,便博采众议,一口气给老爷子递了八分上疏,提出了治上游、疏下游,堵塞黄河、淮水各处缺口的治理方案,居然大半被准了,可见当年老爷子对靳辅是如何的信赖有加。
靳辅治水大致遵奉明代潘季驯“束水冲沙”之法,而这正好与当时于成龙所推崇的大禹古法相左。
于成龙主张开挖下游河道、疏通海口,而靳辅认为,如今入海口处海平面高出内河五尺,疏浚入海口只会引起潮水内灌,害处更大,应该修筑高堤,束黄河水入海。两人在治水策略上曾经在朝堂内外进行过多次辩论,最后在九卿会议(当时规格很高的会议)之上,众人因靳辅毕竟久任河务等诸多原因,仍是采用了靳辅的治河策略。
老爷子为了保险起见,同时派了当时的工部尚书萨穆哈到治河前沿进行实地考察,萨穆哈的实地考察结果证实的靳辅的观点,认为疏浚入海口没什么好处,应该停止于成龙的疏浚工程。
原本此时到此都是往好处走着,怎能靳辅时运不济,到了四月的时候,之前陪同萨穆哈一道考察入海口的江宁巡抚汤斌,升为礼部尚书,他却在此时推翻了萨穆哈的结论,转而力挺于成龙的策略,自此,朝堂之上反对靳辅的声音日渐高涨。
而坏就坏在,此时靳辅治水已经九年,却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成果,连他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举出实务来支持他的观点。其实这也实属正常,因为世人总能看见黄河泛滥成灾的时候,却总是忽视已经取得的些许成就。
而此时,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此时一场大水致使河道多处决口。
而此事便被索额图一党当做把柄,将矛头直指靳辅的治河策略失误。可想而知,靳辅在接下来的辩论中受到了严厉的打击,被工部抛出顶罪,求老爷子将其从重惩处。
幸而老爷子爱惜人才,免去了靳辅的革职处分。只可惜,此时的靳辅,已经在这场斗争中输的一塌糊涂,无力翻身了。
其实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更深的的原因胤禩自然比谁都清楚。穆萨哈是明珠一党的官员,而恰巧后来的礼部尚书汤斌是索额图一系,于是原本之上治水策略上的争辩,便由此卷入了党争。
而这党争,却正是老爷子为了制衡而有意无意纵容之下而形成的。
于成龙虽然是名廉吏,可惜在这件事情上却是有些是非不分,因为过度相信古法治水,他曾经在老爷子面前攻击靳辅是明珠一党,致使老爷子对靳辅也有了戒心。若真是要说原因,怕是因为于成龙自己使廉吏,便看谁都似贪官,尤其是靳辅治水九年,经手而过的雪花银更是如流水一般,但九年之后治河工程收效仍不显著,他免不了怀疑靳辅污了不少银子,因此才狠狠咬住不放。
后来明珠一党行事愈发张扬无所顾忌,最终垮台。靳辅早年间便被c-h-a上了明珠一党的标签,被太子一党视为眼中钉,加上后来江南道御史郭琇的上书弹劾,靳辅终于被革职查办,还好老爷子相信靳辅廉洁没有收受贿赂,估计也没什么家产,便从轻发落,将他撵会老家去了。
而与靳辅一道治水的陈潢也受到牵连,至今仍在天牢之中受尽折磨,若不是老爷子爱才,估计早秋后处斩了。
至此珍珠蒙尘,美玉陨于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党争。
前世里胤禩旁观者清,自然知道的七七八八,但对靳辅不过是感叹一下他时运不济,依附错了人而已,他明哲保身贯了,哪里会想过介入这个烂摊子。
然今时不同往日,他与于成龙也算有了交情,一来是不想于成龙犯下如此大错,追悔莫及;而来是他知道在治理黄淮这件事上,很快便能证明唯有‘束水冲沙’之法才是眼下正确的解决知道,若是失去了靳辅陈潢这样的人才,只怕接下来的事情会事倍功半。
前世等于成龙明白这个道理,自缚入京请罪,跪在大殿外,声称‘欲治黄淮,唯有靳辅陈潢二人而已’,那个时候陈潢刚刚死在狱中,另老爷子追悔莫及。
而靳辅此时已是风烛残年,又遭冤屈错待,再接到老爷子为其平反的旨意之后,带病上路赶去治河,虽是老骥伏枥但终是迟了一步,病死在了路上,另老爷子和于成龙悔恨终生。
然后,眼下……一切似乎还来得及。
胤禩转身回了临时河督府,这里有之前康熙南巡是待过的院子,此时倒正好方便胤禩在此落脚。
胤禩一会去便吩咐高明磨墨,提笔写下两封信,一封给老爷子,大致说治河工程繁重,且汛期将至,于成龙一人恐难以支撑,请老爷子酌情考虑让靳辅陈潢等人戴罪立功,毕竟这二人治河长达十年,对黄淮治水诸多事宜都颇为熟悉。
第二封信,是写给胤禛,信中暗示让胤禛帮着向老爷子给陈潢说情,至少允许他戴罪立功,又暗示他派人去靳辅老家探望靳辅的状况,若是他以风烛残年便罢了,嘱咐他好好养病即可;若是还好,便着人帮靳辅调养身体,留待后用等等等等。
这件事情托付胤禛帮忙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靳辅陈潢二人是因为被划为明珠一党,被连累革职下水的。因此大阿哥胤褆是决计不能c-h-a手这件事的,不过胤禩估摸着大阿哥此时自顾不暇,也不会为了这两个人再引得老爷子猜忌。
太子更不用提了,无论如何也不会帮着明珠一党的人复职,索额图若是懂得手下留情大局为重,当年也不会将这二人往死里整了。若是现在反口的话,不是自打嘴巴么。
三阿哥明日没有交情,但胤禩前世却知道这个三个是个手臂上能跑马的人物,一天到晚与些文人墨客混在一起,礼仪孝道倒是时常挂在嘴边,但是要说得做实事……算了,不提也罢。
往下走五、六、七阿哥平日都不怎么出头,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人,眼下突然跳出来帮这两人说话也怕是有些难度,老九往下就太小了,连差事都没有领过,还帮人伸什么冤?
因此只剩下老四了,何况老四在太子二度被废之前,一直以来都以太子党自居,与太子哥哥关系尚算不错,何况他平日里不同那些个官员只懂拍马,胤禛办差用心且公正不二,就算是太子党的人犯事,他也照样弹劾贬职不留情面,对此索额图一党自然是又爱又恨,但也无可奈何。这样反而让老四在老爷子面前落下了直臣的印象。
也因此他此刻若是能站出来帮着靳辅陈潢二人说话,就算太子索额图一党不满,也无法往深了追究。就算自己的求情折子让老爷子疑心,但有了胤禛帮自己说话,只怕也能让老爷子多想想。
至于最关键的……凭什么他能说动胤禛帮他的忙,他是完全没有把握的,只能孤注一掷了。
毕竟,眼下他也别无选择。
……
折子很快送到京城,老爷子看了之后,果然留中不发。
而胤禛沉默了数日,给老爷子递了个折子,大意便是陈潢在天牢病倒了,眼看就要不中用了,要不要酌情请个太医去瞧瞧。
于是老爷子不淡定了,准了胤禛的折子,让太医院派了个人去瞧瞧,只是仍然没有松口将人放出来的事情。
太医回复说陈潢在天牢中长期受刑,伤口一直未能完全愈合,况且天牢y-in冷潮s-hi,伤上加病,早已是强弩之末,全凭正值盛年才撑到现在,若不及时调理,怕是离大限之期不远已,即便现在好好医治,怕是也会落下病根。
老爷子听罢沉默了良久,终是叹息一声,允了陈潢出外就医,治好了就允许他戴罪立功。这会儿功夫,他似乎也记起了另外一个被扁回原籍的河工,正有些犹豫要不要也派个人去瞧瞧,这时胤禩的第二个折子传来,江南连日暴雨,水位猛涨——黄淮工事告急。
第20章 堤溃
且不说紫禁城里得了消息的那位如何应对,先回到河堤大坝之上。
这场春夏之交的豪雨来得不是时候,让刚刚修筑道一半的堤坝半数都浸在水中数日,再坚实的夯土也有些浸泡得软了,河岸多处田地里已经出现了管涌——有经验的河工都知道,若是再这样下去,这大堤怕是就要保不住了。
于成龙已经连续数日带病巡视,晕倒了被送回来两次,醒了之后灌碗姜汤下去又继续跑去巡河。
救灾如就火,官道上书信往来一来二去耽搁不少时间,所以其实老爷子那边听到告急的时候,其实大堤已经岌岌可危数日了。
胤禩在河督府等了十数日,仍然等不到京城那边的消息,他此刻并不知道四哥到底能不能帮上忙,然而河堤的险情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胤禩摸出怀中的珍珠耳坠子在手中摩挲了一阵子,沉吟着。
罢了,既然重活一世,便不能再瞻前顾后无所作为!
主意一定,胤禩沉声吩咐高明去把于成龙,江浙巡抚已经当地衙门管事的全招了来总督府。
彼时于成龙正在河堤上,顶着大水可能随时冲垮大堤的危险,与工人们一道抓紧时间加高减压堤,力保安徽境内不被水淹,听见来人的传信根本来头都没回一个。
一炷香时间过后,胤禩在河督府见到了除于成龙之外的所有官员,让各位入座之后,便将近日来的险情简略讲述几句,便开始询问在场诸人的意见。
众人皆沉默了良久,眼前诸人都是这次老爷子南巡时伴君左右的,自然知道不久之前,皇上对这条河的期望有多大,他们中间不少人,也拍着胸脯向老爷子保证过堤在人在,堤毁人亡,然而眼下……
众人心中无限感伤,他们都是亲眼看着大堤筑起来的,也清楚这样拖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倒是想要对得起皇上南巡时的信任,要死守大堤,但沿河百姓又怎么办……
胤禩沉默良久,站了起来,缓慢的,似有千斤重担再肩一般。
众人也都抬起头来望着胤禩,见他素来温雅带着浅笑的脸上,如今只余了沉重。片刻之后,胤禩将双手笼于袖中,沉声开口道:“有劳各位大人安排沿河百姓撤退到高地上去吧。”
“八爷——”在座中有人忍不住出声。
“万事有我担着。若是以后上面追究起来,你们只需说是听我命令行事便可。”胤禩挥挥手,嘴角又微微牵起一个令人安心的笑来。
几个当地河工道台,顿时跪在胤禩面前,他们深知河堤即将不保,但谁也不敢说出弃堤的这样的话来,胤禩这样做,是为了那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为了他们能活下来,自己将所有可能的罪责一人揽下。
……
于成龙是在堤岸上听到胤禩的‘后撤’命令,顿时暴怒,气势汹汹得问清楚了胤禩还在临时河督府内,连忙赶了回来。刚一进门,便劈头盖脸朝胤禩咆哮了过来,配合着他lu 到胳膊肘的袖子,别在腰间的的衣摆,目眦尽裂的神情,活脱脱一个上门寻仇的架势。
胤禩正在给康熙写请罪折子,见于成龙冲了进来也不给自己行礼,倒也没怎么在意,不过扫了他一眼便继续低头斟酌着遣词用句。
于成龙见胤禩不理他,气的什么都不顾了,心道‘好哇,原来你在治理浑河时候的谦逊劲儿都是装出来的’,几步走上前去,一把将胤禩手中的笔夺过,抛在墙角。因为抽的太快,胤禩不及放手,右手手心化了一道粗重的墨迹。
高明拦阻于成龙不及,是跟在他后面近的屋子,一进屋便看见这一幕,顿时气得七窍生烟,这于成龙也忒托大了,居然敢对堂堂皇子阿哥如此无礼!正要让守在屋外的侍卫进来将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请出去,此时胤禩开口了:“高明去给于大人看茶。”
于成龙跳脚:“谁要喝茶!我今天来,是要问你爱新觉罗*胤禩一句话——可是皇上下旨弃堤的吗?”
胤禩沉声道:“非也。皇上并未下旨。”
于成龙顿时血冲脑门,怒斥道:“那么我倒要问你,是谁让你弃堤的?”
胤禩看着他的眼睛,缓缓道:“是我——爱新觉罗·胤禩亲口吩咐下去的。”
于成龙大怒地往前一步,咬着牙道:“八爷,你既然是带着皇上的口信来,你便知道他老人家当初是怎样寄希望于这个工事。你如此擅作主张,就不怕我参你一本吗?你快马上给我派人回去守堤!”
胤禩正了脸色,对于成龙道:“于大人,授业上,我尊你一声师傅于大人,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阿哥,是皇上亲自委派的钦差,于大人这番言行,怕是不合适吧?”
于成龙一怔之后,负气一般的一甩袖子,给胤禩行了个马扎,一板一眼道:“微臣恳请八阿哥,看在数万黎民的份上,收回回撤的命令。”说罢朝胤禩一跪,伏在地上带着颤声道:“请八爷代替天下黎民百姓,守住这大坝呀——”
胤禩挥手让高明和跟着进来的侍卫都出去,起身亲手去扶于成龙,谁知于成龙铁了心,死死跪着口称如果胤禩不答应就不起来。
胤禩仰天长叹,估计当年靳辅也是这样被气得半死吧,这家伙可不是一般顽固可以形容的。叹了口气,胤禩用更大的力气去扶于成龙,看着他的眼睛,沉声道:“于公,我知你冒死死守大堤,是为了黎民百姓;然于公你可曾想过,今日我胤禩这番举动,可是也为了黎民百姓?”
于成龙闻言一愣,一不留神被胤禩扶了起来,兀自咀嚼着胤禩刚才的话,那字里行间的意思让他不愿去承认。他是昼夜巡于大堤之上的第一人,眼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堤的险情……只是,如论如何……他也不愿承认,自己竟然从一开始便错了么。
低下头,于成龙双肩绷紧得如同一张扯到极致的帛,随时都会裂开,他不肯抬头,口中喃喃道:“三年的心血啊……真的……不成么……”
胤禩也觉胸中苦闷不已,只能将扶着于成龙肩膀的手紧了紧。
许久之后,于成龙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抬起头来,反握住胤禩的手道:“八爷,若是皇上怪罪起来——”
这事真是可大可小啊,但按照过去的惯例来说,大水经过摧垮堤岸之后,必然有人会被抛出承担责任,比如当年的靳辅。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很多河工都知道大堤不日必然不保,也不敢真的开口说出‘弃堤’这样的话来,若是事后龙颜大怒,第一个说这话的人必将被冠以祸乱军心的罪名,顶上乌纱不保倒是小事,重了只怕人头落地祸及家人。
胤禩此刻也重拾温煦的笑意,拍拍于成龙的肩,道:“于工莫要担忧这些,万事有我。”
万事有我……
万事有我……
于成龙嘴唇抖了抖,第一次看胤禩的眼中,没有了抗拒的意味。
……
最大的阻碍排出了之后,官府行动顺利了很多,仅两天时间,下游低洼处的百姓便被转移的七七八八。因为不知道大水什么时候会退,当地知府也腾出手里着人开始搭建一些草棚,四处收集一些常用的药材。
结果就在当天夜里,大坝终于决了口。滚滚浊流夹杂着上游带来的沙土,一夜之间将安徽周边境内变成泽国,无数人的家园被毁,田地被淹。
万幸的是,因为转移的早,境内百姓除了个别誓死不肯离家的之外,皆安然无恙。
百姓们看着自己家园一夕被毁,几乎哭都哭不出来了。而此刻胤禩却忧心另外一件事,因为住在草棚的百姓人数众多,这几日药材和米粮都耗的很快,再过几日,可能来粥都喝不上了。
……
不巧的是,这场大水也冲毁了三里多长的官道,致使他手中写好的奏折送出去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胤禩心急如焚,但又必须面上镇定自若,一来是他历经两世,早以处变不惊惯了;二来他若是露了怯,引起百姓恐慌便真是大罪了。
因此他仍然泰然自若地坐镇总督府,心中却不免猜测这场大水京城是不是已经有了可靠的消息?老爷子会派谁来赈灾?靳辅是否能活着来的安徽?陈潢是活着还是重复了过去的命运?
他的努力,到底能不能抗争过这命运的轮轴……
第21章 钦差
安徽境内连日来仍然y-in雨不断,绵绵不绝一般,似乎天幕被撕开了许多条口子,怎么修补也修补不完。
胤禩头疼不已的揉了揉额角,他自小生长在北方,江南y-in雨潮s-hi的天气让他有些不适。刚开始还好,后来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雨,似乎整个江南都浸透在细细密密的水幕之中,他之前又几次和于成龙一道去视察灾情,整个膝盖以下都浸泡在浑浊的泥沙里受了s-hi气,如今膝盖也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趁着人不在,胤禩坐下来揉揉膝盖。他前世被圈的最后几年里,也有这样的不适,只是没想到这一辈子竟然这么早便开始了。
这便是所谓殊途同归么,胤禩心中暗自嘲笑着,心中着实轻松不起来。
从五日之前开始,米粮便见了底,如今全靠挖取洪水过后地里庄稼未成熟的根j-in-g煮粥,加上野草杂菜果腹。连河督府专门未胤禩和于成龙已经各位大人留下的口粮也被分了出去,如今连铁锅都快生锈了。
最糟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谣言开始静悄悄的在灾棚中散步了开来,说是官府衙门有粮食,但是留着自己吃不肯拿出来。赈灾的钦差再不来,只怕很快就要出乱子了……
“八爷!”
胤禩太阳x,ue突突一跳,一抬头见一名官府的衙役匆匆忙忙跑来,这群小子,都跟着于成龙学得没大没小,人未到声先至。不过今天听他语调高昂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看来必是有了不得的事情发生,不过听他语气里有惊无惧,想必不是坏事。
官府衙役与胤禩混的久了,都知道胤禩脾气好,没有官架子,于是那人刚一进门,不等他开口询问便噼里啪啦道:“八爷,皇上派来的钦差到了!”
“当真!”胤禩顾不得旁的,将手中的手卷扔下,几步往外走去,口中一边道:“谁来了?如今走到哪里了?快快带我去——”
话未说完,胤禩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在中庭处,看见了迎面朝自己走来的几个人。
“四哥!”胤禩有些不相信看到了谁,等他一怔之后反应过来,嘴角衔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胤禛风尘仆仆,板着一张棺材脸从门外进来,看见向他迎面快步而来的胤禩时,似乎眼中有光微微波动,转瞬即逝,不过整个人看起来似乎放松了一些,肩背也没有之前一般僵硬。
也许是在安徽滞留的久了,宫里那些时时刻刻让人铭记身份的繁文缛节用的极少。于成龙自从上次之后就几乎与胤禩称兄道弟起来,连带着官府里许多下人也跟着没大没小。此刻胤禩似乎也没有往日在宫里那边礼数周全,只见他快步上前,一把握住胤禛的胳膊,笑道:“皇阿玛派四哥做的钦差吗?真是太好了!”
胤禛面上有些风尘,眼中也有掩饰不住的疲惫,但看起来心情颇为不错,回握住胤禩的手,点点头,道:“路上耽搁了,不然十日之前就该到了。”
他身后跟随的苏培盛也急忙道:“两位主子还是快屋里说话吧,四爷路上赶路赶得急,病倒了没好透便继续上路,如今身子还虚着呢。”
“多嘴。”胤禛开口喝止。
胤禩微微惊讶的睁大眼睛仔细瞧去,果然见胤禛脸上有些焦黄灰败的颜色,连忙一把拉着胤禛便往屋里走,一边道:“四哥病了?那还陪我在外面淋这阵子雨?”边说边转头吩咐道:“去叫冬青丫头备下热水和干净的衣服,卫城去灾棚把大夫请来。”
胤禛低头看了一眼被那人扣住的手臂,由着他拖着自己走,并不将手抽回,只是仍没什么表情道:“无妨,衣服过会儿就干,你去把河道总督传来即可。”
那名唤作卫城的衙役听见胤禛毫无起伏的声音,顿时一抖,刚抬起半步的脚放也不是走也不是,心中暗道这两位真是兄弟么?怎么一个好说话笑眯眯得像个弥勒佛;另一个冷冰冰赛过活阎王一般?
胤禩转头朝卫城挥挥手,道:“听我的,请大夫过来的时候找人给于成龙传个话儿,告诉他钦差来了让他马上过来。”
吩咐完毕胤禩不理胤禛的反应,继续拖着他往屋里走,嘴里叨叨道:“四哥你就听我的罢,这里不比京城,就算是干的衣服放在外面不一会儿就全是潮气。”
胤禛从未被如此对待过,他与十三自是亲厚,但十三总归是他弟弟,自小便仰望着他,就算不满他的做法也不敢公然违逆,何况十三更多的是依赖着他。只是胤禛自己一时并不反感这样的公然挑衅,心中甚至是喜欢的,连他自己也不太明白。
苏培盛张大了嘴看着自家爷毫无反抗的被拽着进了屋,心道何时见过他家爷这样仍人摆布过……哦不是,是还从来没看见谁敢这样摆布他家爷过……
苏培盛还愣着,背后被人一拍,另一个随同胤禛前来,做寻常赶车人打扮的汉子对他到:“爷都进去了,你还愣着做甚?”
苏培盛连忙收起思绪,与那人一同进了屋子。胤禩刚拧了一张s-hi巾递给胤禛,这几日为了救灾,衙门里人手全部都派遣了出去,院子里除了一个烧火丫头加一个做杂活儿的,几乎没有留人,胤禩凡事都有亲自动手惯了,眼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胤禛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是眉毛微不可见的扬了扬,伸手接过了布巾。
胤禩转头看见苏培盛和另外一名做赶车把式的人一道跟了进来,便知那人绝不只是个车夫把式,恐怕只是做乔装而已,便转头问胤禛道:“四哥,这位是——?”
胤禛净了脸,抬头看了一眼,道:“这是福三哥,我从府里带来的侍卫。”
胤禩无比自若地接过胤禛用完的布巾,重新放回木架之上,苏培盛继续张大嘴巴,这回连那位福三哥也有些发愣——这八阿哥怎么肯屈尊降贵做这些本该下人们才做的活儿啊。
胤禩扫了两人一眼,不着痕迹地解释道:“这些日子大家都忙着赈灾,府里人手不够,凡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幸好四哥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
一边胤禛没回答,抬手去拾书桌上的茶壶,发现茶壶一空,只有胤禩桌上喝了一小半的杯子里还有些茶水。胤禩留意到胤禛的举动,连忙解释道:“四哥可是渴了?这里连热茶都没有,是弟弟我疏忽了,冬青丫头已经去烧水了,想必很快……”
胤禛不说话,只伸手端起那喝了一半的茶盅喝了一口。
苏培盛又傻了,他的这位四爷素来爱洁成癖,最不喜欢他人靠近,怎么如今倒不嫌弃别人喝过的茶水?怎么就连他们这些常年侍候的人,也从来不知道这两位爷关系如此之好了。
胤禩也生生将另外半句话卡在喉咙里,心道看来这个棺材脸在路上真吃了不少苦,竟然连平素那些讲究都不顾了。不过只一瞬间他便恢复了平静,转头对苏培盛与福三哥道:“我听说官道被水冲塌了,想必路上吃了不少苦吧,你们是……?”
苏培盛也回过神来,将路上详情讲与胤禩听。原来老爷子听闻黄淮告急的消息之后,立即下了三道命令,一是让太医院全力救治陈潢,否则全体陪葬;二是着人去靳辅家传旨,若是还动得了便立即任命他为安徽按察使,即刻启程前往安徽与于成龙会合;三是委任胤禛为钦差,着户部调集粮食五百担,等陈潢身体好转之后立刻启程。
因为有了胤禩的书信,胤禛早已悄悄派人去看望靳辅,等圣旨到达的时候,靳辅的身体刚刚好转一些,接旨之后便即刻上路了。而京城这边陈潢的伤势倒是拖延了些时日,幸而他正值盛年,在太医院全力救治之下,一能下地便立刻复了原职,被胤禛塞进马车里出发了。
等他们赶到蚌埠的时候,刚刚碰上因为官道被毁之后滞留在那里的靳辅。只是胤禛放心不下胤禩,不肯留在原地等待当地官府将道路修好再上路,坚持绕道阜阳再南下,众人劝说无效,只能由着他,但因为靳辅与陈潢一个是风烛残年另一个又是大病未愈,这样的长途跋涉已是勉强,实在撑不住更多折腾,便被留在原处将养着,押运的五百担官粮也不便走小路,因此大部分官兵都留在了原处护送赈灾粮,胤禛只带了苏培盛与福三哥只身兼程赶了过来。
胤禩听后自己也不知该做何反应,良久才道:“……让四哥费心了。”
胤禛此时已经坐下,正是之前胤禩坐过的凳子,顺手拿起胤禩方才正看的书随手翻阅,并不接话,只道:“这是你最近看的书?”
胤禩正要回话,这时冬青刚刚把热水准备好,胤禩忙出去招呼,让下人把水抬进早早便给钦差备下的西厢。忙完之后,胤禩回头对胤禛笑道:“四哥不如先做休息,等晚上振甲(于成龙的字)回来了,我与他再一道来寻你。”
将苏培盛与福三哥留下侍候着,胤禩一个人回了书房,关上门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半靠在门扉上闭了眼,似乎刚刚才经历过一场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一般。片刻之后,他睁开眼,低头看着自己的一双手,自言自语道:“十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
于成龙这次倒是来的快,大概是听说钦差来了,巴望着那几百车赈灾粮吧。于是便见一个做民工挑夫打扮的人旁若无人地冲进了官衙——其实他穿得倒是上好的布料,只是旧得连颜色都洗掉了,又满身污泥的样子,任何人晃眼也会认为这只是河堤边随处可见的挑夫工头一类罢了。
“八爷!钦差大人何在?!”所谓人未到,声先至这类事件,在此处随时上演。
“……!”胤禩刚抬头,便见书房的们‘嘭’得一声被踢开打在墙上又弹了回去,想必是来人出脚力气过大,以至于让反弹回去的门扉正好打中了来人的鼻子与额头。
胤禩来不及救他,只赶得及过去扶起他,瞥了眼犹自颤抖着的门板,忍着笑道:“于工,今天倒是来的快啊。只是今天这脚力气太大,门踢坏了这修补的费用只能从你的俸禄里扣了,唔,对了,再加上请大夫的银子……”
于成龙听到此处怒极,一抹脸,道:“我何时说要请大夫了!还有,门不是没坏嘛!”
胤禩憋得辛苦,他知道于成龙廉洁,俸禄本来就少,每月除了用度之外都拿来周济灾民去了,因此平时斗嘴的时候只要往这银子上面带,一吃一个准儿,每次都能把于成龙激得跳脚。
两人还在斗嘴,这是西厢的门突然开了,胤禛冷着一张脸站在屋子门口。漆黑如墨的眼睛里没有一丝亮光,就这么冷冷得看着书房门口站着的两个人。
……和胤禩扶着于成龙的那只手上。
第22章 逃避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胤禛胤禩二人不愧是前世斗到死为止的一对宿敌。对于像胤禛这样喜怒无定之人,能真正做到一个眼神便解其意的人,除了自小与雍正亲厚的十三之外,剩下的便是胤禩了。
因此在外人看来不过同是一张棺材脸,在胤禩眼中,还是能判断出此人眼下心情不太好。顺着他的眼光,发现似乎那个老祖宗的眼神盯着于成龙来着,胤禩心下了然了——想必这位极重规矩的四哥,是见不惯于成龙这样不合规矩的做派罢,于是不着痕迹的松了手,外侧边挪了一小步,与于成龙拉开距离。
于成龙不懂这些察言观色,他本以为来得钦差至少会有靳辅或者陈潢,才如此焦急,而此刻一见那y-in沉着脸的那位,哪能不知道是谁呢。
“微臣不知钦差大人在此,惊扰了四爷,臣该死。”于成龙整了整衣衫,给胤禛规规矩矩行了礼:“河道总督于成龙给四贝勒请安,四贝勒吉祥。”
胤禛脸上缓和了一些,道:“无妨,我也是刚到。进来说话罢。”转身进屋的时候,看似不经意的横了胤禩一眼,惊得胤禩后背微微发凉。
于成龙在四爷强大的气场下,也规规矩矩站起身来,同胤禩一道往胤禛的屋子走去,他一边拍着身上干涸的泥块,一边小声问胤禩:“怎么只有四爷?是不是靳辅他……”说到此处突然刹住,语调中带着一丝不敢置信的恐慌。
胤禩故意沉吟片刻,欣赏了于成龙一番失态,才轻声道:“还活着。”
于成龙闻言愣了一下,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道:“那陈潢他?”
眼看就要走道西厢房门口了,胤禩也不再卖关子,道:“没死成。”
这下于成龙整个人才放松下来,抬起手用袖子试了试额头的冷汗,规规矩矩跟着胤禩进了屋子。
大门开着,这两人嘀嘀咕咕说话胤禛怎么看不见,见两人一脸正经进来的样子,胤禛脸色愈加不好起来,看到一旁候着的苏培盛心惊胆战,直向着进屋的胤禩使眼色。
胤禩心思何等剔透玲珑,自然接受到了苏培盛的暗示,朝他感激的一笑,不过他眼下却不把那人的怒气放在心里,大概是他潜意识始终认为‘自己没什么地方惹着这位爷,而这位爷不满的是于成龙’的缘故。众人都在这位四爷y-in沉沉的脸色下惴惴不安,唯有胤禩依旧不受影响,想他前世就这么与老四大半辈子斗下来了,若是有一天老四突然笑眯眯的对自己和颜悦色起来,恐怕那才会让胤禩如坐针毡。
不过,他似乎忘了,前世两人关系水火不容,是从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才开始的。那时太子之位悬空,两人各自对那个高高在上的椅子,有了欲望,开始扶植培养自己的势力,关系急转直下。
而眼下,情势还远远没到那个地步。那么此刻胤禛的态度,便值得推敲一番了,可惜胤禩在心里对胤禛成见颇深,以至于没能及早发现其中不寻常的地方。
三人坐下来谈公事,倒是一板一眼有问有答,将老爷子返京之后京城与江淮梳理了一遍。胤禛办事公正,于成龙虽然之前在治河策略上有过失误,不过总的来说,也是个清官,少了徇私的部分,公事办起来自然顺利许多。
胤禛赶路赶得急,又只带了两个随从,因此随车只备了他们几个七八日的口粮,因此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幸而蚌埠的水势在他们离去之时已经基本退去,官道也已经着手修葺,想必短则两三日,多则六七日,赈灾粮与靳辅他们便可以赶到了。
……
第二日胤禛刚起身,窗外天刚蒙蒙亮,便见胤禩带着高明从外面快步进来。
胤禩与胤禛住在同一个院子里,只隔着一个书房,因此他一进院子,便看见胤禛的屋门大开,便知他已起身。
示意高明将手里的竹篮拿到前厅,胤禩自己抬脚走入西厢房中,笑道:“四哥连日赶路辛苦,怎么不多休息会儿?”
胤禛接过苏培盛捧上的布巾,扫了他一眼,道:“习惯了。八弟不是更早?”
胤禩笑着不回答,只四周打量几圈儿,问道:“四哥昨夜休息的可好?”
胤禛点点头,道:“尚可。”
胤禩道:“这里不比京城,四哥病体未愈,这几日还是多休息罢。”
胤禛此时已经收拾停当,看了他一眼,道:“你方才从何处回来?”
胤禩‘啊’了一声,道:“看我都忘了,我方才去了小厨房,帮四哥带了早点回来。四哥若是收拾好了,不如同我一道去前厅罢。”
胤禛点点头,心情似乎不错。
胤禩领着胤禛来到前厅,高明已将两只瓷碗三只小碟摆好,垂着手退至一边。三只小碟子非常小巧,里面盛着腌渍的姜片和蒜瓣一类的小食。胤禛过去一看,他面前的瓷碗里盛着半碗黑糊糊的东西,没见过。
胤禩笑着坐下来,兴致勃勃地解说道:“四哥没吃过吧,这是面片儿汤,这里的家家户户的妇人们都会做的。这玩意儿看着马马虎虎,吃着倒是挺顺口的。眼下这场大水过后,大半儿时间,都靠着这东西哄饱大家肚皮。前些日子险些断粮,幸而昨日四哥来了,大家才有这口福。”说着一边亲自递上调羹,一边道:“我听大夫们说,大水之后最怕时疫,大家都要多食些姜蒜,因此我让厨房多放了些姜醋儿进去,这些天百姓们也大多喝这个。四哥你来尝尝罢。”
胤禩倒是真没说谎,只不过百姓喝得更粗糙些罢了。
像这样一碗乌漆麻黑毫无卖相的东西,若是别的皇子来此只怕看都懒得看一眼,比如嗜好美食美酒的小九小十,还有那个自小养在金屋里什么用度都是最好的太子哥哥。幸而胤禛吃食本来就清淡,看见这明显平民吃的东西倒不反感,反倒似被胤禩那番绘声绘色的说辞挑起了兴趣一般觉得颇有意思,拿起勺子尝了一口,感觉就像胤禩说的那样,吃着还算顺口。
两人安静得用过早点,胤禛与胤禩一同回到书房。
胤禩略微提及了自己对这几日灾棚出那些谣言的担忧,认为此处怕是有人大作文章,借机煽动灾民闹事。
胤禛既然前来赈灾,自然对这等蛛丝马迹格外在意,两人定下计策,胤禛暂不公开露面,反正昨日他也是一顶乌蓬马车简装而来,外间纵使有留言也只知道钦差似乎来了,并不知道钦差究竟是谁。
胤禩知道这事有胤禛出马,便多半没什么问题了,他如今只用在靳辅陈潢赶到之前,专心致志得同于成龙守住剩下的大堤便可。
于是,剩下的几日,胤禩将坐镇河督府的重责大任扔给了不便公开露面的胤禛,自己每日一大早便同于成龙去视察灾情去了,不到就寝时不回府,连吃饭也跟着于成龙一道在灾棚里解决了。上至江淮各道台巡抚,连同于成龙,下至寻常百姓贩夫走卒都惊讶于这位皇八子的隐忍执着,对远在京城的那位也愈发崇敬起来,毕竟能教养出这样一个儿子,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殊不知,胤禩心里并没想这么多,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能够正大光明的避开河督府里的那位钦差大人。
毕竟——有些恩怨,并不是一两句话便可消弭的;有些事,纵是从头再来,发生了也就是发生了。
在那人面前,他必须装作前世那场腥风血雨并未发生过,时时刻刻谈笑自若,又得把握分寸,言谈中不经意流露出亲厚的意思来,却又不能太过刻意讨好……这样几日下来,纵是心机深沉如胤禩者,也觉心力憔悴,下意识的开始选择逃避。
爱新觉罗家的男人记仇。世人都说四哥睚眦必报,其实,咬着往事不放的人,又何止四哥一个……
幸而这样的日子只持续是三、五日,靳辅一行人便终于赶到了。
……
靳辅一到,最激动的自然是于成龙,在大庭广众之下,当场便背负了荆条,跪在靳辅面前向他请罪忏悔,将老迈的靳辅着实吓了一跳。陈潢连忙上前将于成龙扶起,于成龙却是老泪纵横,握住靳辅的手说不出话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