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之间

分卷阅读2

我在回国后见多了这种无礼的大男子主义,跟未开化似的还带着中国糟粕的封建礼教思想。我快速地想好了等会儿要怎么有力地反驳他,却见下一秒他立正向我敬礼,又再次重复一遍,“我们长官请您过去。”

我猝不及防,赶紧把要脱口而出的话全部吞下去。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就看见隔着一条路,一名军官半倚着军用吉普车站在那里,看见我后,勾了勾嘴角,“陆安,好久不见。”
哦。
原来如此。
于是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释。
这是她的兵。
实际上,这是时隔很多年后,我和陈镜予的再一次相遇,那画面我一直都记得,像是放电影般,一帧一帧。
我愣在了那里,呆呆地看着陈镜予露出好看的笑容,直起身来整一下装后,一步一步朝我走过来,亦如很多年前在泰晤士河前的码头区,我朝她走过去时的样子。
陈镜予在我面前站定,轻轻挑了挑嘴角,却又迅速放下,面无表情地盯着我,“看见长官,都不知道要敬礼吗”
她说这话时语调没有任何起伏,这么严肃的陈镜予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了,以至于我一时慌了手脚,手忙脚乱地立正,整好军装,朝她敬礼,“长官好”
陈镜予很随意地还礼,然后眯着眼,看了我很久。
我忽然看见她领章上的少校军衔和职位,心就一点一点凉下来。
她看我时间越长,我就越明白过来,她已经不是在国王学院的椴树林荫下穿着白衬衫温柔地对我笑的陈镜予了。
陈镜予打量着我,半响后突然抬手在我额间虚虚比划了一下。
我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陈镜予若无其事地收回手,突然蹦出一句:“长高了些。”
我跟陈镜予有很多年没见过面了,她最后一次见我时,是从剑桥去德国的时候,我那时才十八岁,个头勉强比她的肩膀高一点,而现在,我已经只跟她差了半个头的距离。
我扯了笑,说:“你很久没见过我了,当然不知道我已经长高了,就像应堂也不知道我已经比剑桥时期的我长大了不少一样。”
陈镜予插话问我:“这么说你已经见过应堂了”
我点头。
陈镜予偏开看我的视线,瞧了瞧地面,又顺势瞧了瞧旁边,我疑惑她的反应,她只道:“应堂被调去第八军了,方子珊组建预十师,从各地抽调军官干部组德系师”
我便记起他姓名牌上写的那句陆军第八军预十师二八团副团长,“唔,少校副团长,升职了”
陈镜予淡淡笑一下,“一周前跟你一样。”
跟我一样,那就是上尉了,大致应该是营长。我想来我军的军制体系,再去看陈镜予时,发现她的笑里好像有讽刺,可是我想不透为什么会有讽刺掺杂在里面,应堂升官,应是好事,我便只当是自己体会错了。
只是想到我刚见他一面,连话都没说上几句,他就匆匆离开,未免有些伤感。我问陈镜予:“你觉得我们三个还能再见吗”
陈镜予定定站了一阵,轻声说:“我不知道。”
一想也是,战乱年代,分聚相离谁又说得清,倒是显得我幼稚了。我笑笑,转了话题:“所以你就是军部来接我的”
她点头,说:“早上接的命令,但是之后的会议开得晚了些。”她这是在解释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的原因。
我表示没关系,她就又说:“走吧,我们以后有的是时间寒暄,现在我先带你去报道。”她看看我的军装,“顺便再给你换身军服。”
我低头看了看我的军装,才穿了两个月不到,都还是崭新的,正准备抬头问陈镜予时,就听见她很小声地说:“中央军的军服丑死了。”
我“噗嗤”地笑出来,瞪她一眼:“这可不能乱说,要是被你的上级知道了,准要处置你的。”
陈镜予耸肩,表情很是无辜:“那也得等他抓了现行再说。”
她抬手招呼了一声在不远处休息的小中尉,伸手取下我的随身行李,朝吉普车走去。
我们这一批密码专家是由中.央.军.委.直接派给第九战区司令陈诚长官,再由陈诚逐一下派的,但由于武汉会战的缘故,各专家都绕道往第九战区后方转移。我本应该在八月底到军部,但一绕再绕,到长沙时已接近十月底。
陈镜予在路上给我大致说了一下国内形势和第九战区情况,讲到近期时,她恨恨地砸一下座位,气恼道:“武汉已经丢了。”
我从重庆到长沙的这一路上实际也是借着报纸密电了解过的,武汉会战早在去年年底就被军委制定了计划,国内的飞机大炮和德系师全都被投入进去,李宗仁、白崇禧亲自指挥,仗打了半年,死了那么多人,还被日军炸了花园口,现在却还是丢了。
我“嗯”一声,垂下眼,“意料之中。”
陈镜予原本应该还有要说的话,但听见我这句后却一下顿住,瞪着看了我两眼,却对开车的小中尉口气不善:“忘掉你听见的所有,连我父亲也不准说。”
小中尉下意识挺了身子:“是”
倒是忠心得很。我原本还在奇怪为什么陈镜予会被配备副官,还使劲回想了一下领章军衔:红底两杠一星是步兵少校,红底两根竹节表参谋。
按理说无论哪一个都没有副官配备。
不过现在却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小副官是她从家里带来的。
我在心里习惯性地撇嘴吐槽:万恶的官僚主义。
面上却没什么表情,吐槽之后依旧难过武汉的沦陷。
陈镜予在我旁边半天没什么动静,话也不说,动作也没有,我害怕这种沉寂,缩了缩脖子暗想她是不是生气了。
我自知我是有点叛逆的,从小就喜欢跟人对着干。小时候父亲盼我能像男孩子一样勇敢、像花木兰那样戎马从军,我却偏爱碎花裙和话本诗集;大了,母亲愿我能安分些学习嫁人,留在她身边哪也不去,我倒好,大学毕了业就坐船回国,她说的安分我也做不到了,当兵哪有安分的事。
陈镜予再开口时,车已经停下来了,我一路都惴惴不安,连道歉的话都想好了,她再说话却软了语气,让我措手不及。
她问:“陆安,你在怨我吗”
作者有话要说: 方子珊:方先觉
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之后,国民政府把锅甩给日军轰炸。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等纷纷谴责日军。
第3章 第三章
陈镜予的这句话来得莫名其妙,但真正让我措手不及的是,我不知道她说的“怨她”,是指哪件事。
她有太多的事能让我怨她了。
小时候就总板着脸,明明还是半大的孩子却总要修身治国平天下,我找她玩她却总抱本书,无趣极了。懂事后一门心思想撮合我跟吴应堂,我明着抗议几次她还觉得我是因为害羞,跟个木头似的不解风情。好不容易到了剑桥,头两年几乎在图书馆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第三年就这么跑去了德国一走了之,剑桥也不顾,学业也不顾,我也不顾。
她去德国前曾拿着中国的地图册找我,强硬地叫我在1141.8174万平方公里内辨认哪个省份哪个地方,我一一指给她,她就欣慰地笑,说陆安你一定要牢牢记得这些地方。
她叫我牢牢记住中国的领土,我便记住了;她叫我记得中国话和汉字,我也记住了;她在德国给我写信,写德意志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写魏玛共和国的倒塌和德意志国的建立,写她在军校遇见的黄埔同胞,末了告诉我,学成便是归国之日。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我在大学二年级后便记得牢牢地,一直不敢忘。注1
她要求我做这么多,自己却没半分责任心。她教我古文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矣。”可我对偌大的中国都没了解透彻,她就退学了。
我怨她不负责任,讨厌她随心所欲,却也感激她教我事理。
念及此,我摇摇头,诚挚道:“我不怨你。”
陈镜予自嘲般地笑,“是吗。”
她做这样的反应,我便明白了她指的“怨”是什么,在心中暗暗庆幸前边没多话的同时,嘴上安慰她道:“有些事身不由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与其说她问我怨不怨她,倒不如说是她在怨她自己。她从德国军校学成归来饱读兵书,满腔热血都浇筑在报国基石上,却因为家里的原因而不能上战场,只能跟在大后方做做军需官或是参谋。
陈镜予没再吭声,她拉着我进了一家酒楼,谢去店家让她进二楼包间,直接坐在了一楼,问我:“想吃什么”
我没懂她的意思:“现在不是先去报道么”
“总得吃了饭再说。这里的盐水鸭还算正宗,我来长沙后曾被酆悌、文重孚这群人坑来过一次,尝过味道,虽然比不得金陵春的大师傅们,不过怀念家乡味还是可以的。”
“其实我中午吃过饭了,应堂给了我大洋的,我吃了馄饨。”
陈镜予略惊讶地看我一眼,“长沙的馄饨”她知道我吃不得辣,见我点头后眼中竟带了笑意:“入乡随俗,嗯”
后边那句更像是调侃,我吃不得辣,那碗馄饨自然也没吃好,没吃好,就没吃饱,她深知这一点,还是强硬地点了几道清淡菜。
我再要阻止她少点菜,她的副官劝我道:“这位长官,我们长官除了初来长沙被坑那一次外,平日生活节俭绝不铺张浪费,这是她唯一一次自主来这种酒楼,她照顾您为您接风,您就收下吧。”
陈镜予的节俭倒是真,她忧国忧民心怀天下,高风亮节如竹子般挺拔。战前在剑桥在南京,她顾着她父亲的面子还偶尔出入应酬,战时就不然了。
我知道她是为我好,怕我回国后不适应,特来给我改善伙食,用中国人说的话,俗称“接风洗尘”。她从小就对我好,这我是清楚的。
我没法再拒绝,只能笑一声收下,复又想起她和副官刚才的话,疑惑问:“你刚才说,你是被坑来这的这怎么讲你也会马失前足”
陈镜予还没说话,她的副官又嘴快:“还不是酆悌、文重孚这群人不地道,看我们长官初来乍到,师长又让她负责物资城防,就借着捐资之名来讨好我们长官,一群贪官,铺陈浪费”
她的小副官义愤填膺,我好笑问:“酆悌、文重孚是谁”
“长沙警备司令,湖南省会警察局长。”
我了然,“官挺大,地头蛇啊这是。”
“不过是因为我姓陈。”陈镜予低了低眼,“一个有名无实的少校参谋,他们还看不上眼。”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