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恒常性(object permanence),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改善了其符号思维的能力。
自我中心(egocentrism),即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
中心化(centration),即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物体鲜明的知觉特征所吸引的倾向。年幼儿童的注意力固着于单一的、知觉上突出的维度——杯中柠檬汁的高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理解了守恒,儿童可以对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物体进行推理。
心理运算,即在心灵中产生逻辑思维的活动。抽象思维在具体运算阶段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守恒(conservation):即使物体的外表发生了变化,但如果不增加或拿去什么,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会改变。
可逆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理活动和心理c作都是可逆的。
形式运算阶段(11岁~):儿童发展出了抽象推理和假设思维的能力
思维变得抽象了,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现实只是多个可以想象得到的现实中的一个,开始思考真理、公平和存在此类深刻的问题。开始承担科学家的角色,具有从抽象的前提得出逻辑结论的能力。
2、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
(1)再访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
3个月大的婴儿,甚至更小的婴儿,其实就已经发展客体恒常性的某些方面。(雷尼?拜爱宗(renee baillargeon))
儿童在做判断时并不仅仅只根据他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他们并不总是自我中心。(taylor)
(2)再访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基本理念(foundational theories)是指儿童最初理解世界的框架,它被儿童用来解释他们在世界中的经验。在每个领域中,儿童都开始发展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然后利用一系列新的经验不断地对这个理论进行修正。
(3)社会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他认为儿童通过内化的过程而发展。
内化(internalization):所谓内化就是儿童吸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这个环境对认知如何随时间展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果茨基的内化概念有助于解释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式在决定儿童完成皮亚杰任务的成绩上直了很大的作用。必须使用这样的发现来区分认知发展的先天的一面和教养的一面。
3、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智力分为言语能力(晶体智力)和快速学习能力(y态智力)这两部分时,y态智力随年龄增加而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下降。
y态智力下降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加工速度的减慢。
智慧(wisdom):所谓智慧(wisdom),就是指生活某些基本方面的专长。那些高度追求环境刺激的老人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
华纳?席埃及其同事们证明,训练计划可以扭转某些认知能力的下降趋势。
保罗?保茨和玛格丽特?保茨报酬的选择性最优化(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pensation):成功地发展也许包括尽量多地获取新知识,尽量减轻因变老而导致的某些能力下降所带来的影响。选择性意味着老人降低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优化即指老人在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方面进行锻炼或训练;补偿就是指老人使用其他方法应对丧失。
阿尔茨海默病症(alzheimer’s disease):初症状极为缓和,仅仅是记忆力下降,但病情会逐渐恶化,情感淡漠、缺乏自发性、不再进行社会交往。后期完全沉默寡言,注意力分散,甚至忘记自己丈夫(或妻子)、孩子的名字。
三、语言获得
音素学:研究构成词的语音的学科。
音素:是区分词的言语最小单位,例如b和p区分了bin和pin。
句法:是指词与词互相组合,而形成句子的方式。例如,主语+动词+宾语,是标准的英语句子词序。
词素 : 是区分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bins一词有两个词素,bin和s。
语义学:是研究词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语用学:参与对话的规则;交流、安排语句顺序、恰当回应他人的社会惯例。
1、感知言语和词汇
出生伊始就天生具有感知声音差异的能力,但是,很快就失去了感知其中某些声音差异的能力,这些差异在你的母语中并不存在。
儿童指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当成人与婴儿和儿童讲话时,有一种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的夸张、高语调的语言形式。儿童指向语言能够保持婴儿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到父母正在说的内容,从而帮助儿童获得语言。
儿童能够感知到对他们诉说的语言中的语音模式(即词)的重复,这是语言获得的第一大步。
婴儿在6~7个半月时开始意识到重复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
儿童早在4个半月时已经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
(1)学习词的意义
命名爆炸阶段:在18个月左右,儿童的词汇学习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发展,研究人员把这个阶段称为命名爆炸阶段,因为这时儿童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
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会扩大。在另外一些时候,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也许会缩小。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倾向于假定一个新词语适用于一个物体的整体。如果他们已经知道这物体整体的名称,他们就使用相互排除原则,假定这未知的新词,是指这个物体的某一部分。
(2)获得语法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帮助他们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心理结构。儿童在缺乏很好的输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完整的语法结构。
儿童在学习某种特定语言时利用了先天制约机制。丹?斯洛宾(dan slobin)把这些机制定义为构成儿童语言运用能力(language…making capacity)的一系列c作原则:儿童必须记住词出现的顺序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
处于双词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某些有关英语语法的知识。c作原则使得他们能够发现,词序在英语中很重要。
扩充的c作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儿童使用同一个意义单位,即词素,来表达同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的例子包括所有格、过去式和连续行为。
过度泛化(orerrgulazization)的错误:儿童首先使用正确的动词形式,但当他们学会动词的一般性原则以后,他们就把这个规则扩展到这个规则的例外动词身上。
四、毕生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social development):即个别的社会交往和预期在一生中是如何变化的。
1、艾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艾瑞克?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psychosocial stages),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
大致年龄 危机 充分解决 不充分解决 0…1。5 信任对不信任 基本信任感 不安全感、焦虑 1。5…3 自主对自我怀疑 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做某些事情 感到无法完全控制事情 3…6 主动对内就 相信自己是发起者、创造者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6…青春期 勤奋对自卑 丰富的社会技能和认知能力 缺乏自信心,有失败感 青春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自我认同感形成,明白自己是谁、接受并欣赏自己 感到自己是充满混乱的、变化不定的,不清楚自己是谁 成年早期 亲密对疏离 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需要承诺的关系 感到孤独、隔绝;否认需要亲密感 成年中期 再生力对停滞 更关注家庭、社会和后代 过分自我关注,缺乏未来的定向 成年晚期 自我实现与失望 完善感,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 感到无用、沮丧 2、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socialization):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和动机被塑造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要求。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者。
(1)依恋
依恋(attachment):社会性发展始于的婴儿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看护人建立起来的强烈的、紧密的、持久的社会——情感联系。
john bowlby认为,婴儿会与那些对他的信号进行持续和适当反应的人形成依恋。
某些物种的幼儿第一次看到或者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地产生印刻。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迅速发生,而且很难被修改。
mary ainsworth及其同事发明的陌生情境试验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测评依恋的方法之一。
依恋的三个基本类型(ainsworthal。。 1978):
安全依恋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儿童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她。
不安全依恋—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在15个月时是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比那些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学校里更受欢迎,更少经历社会性焦虑。
(2)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和教养行为
权威型(民主型)父母对儿童提出合适的要求,但他们也对儿童做出反应。这种权威型方式最可能在父母与儿童之间培养出有效的联系。
专制型:父母严格训练,但很少注意儿童的自主性。
放任型:父母有响应,但不能帮助儿童学习生活必要的社会规则。
忽视型:父母既不管制也不对儿童的独特性产生响应。
教养行为产生于对不同目标的反应。
(3)接触性安慰和社会经验
依恋的碗柜理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哈里?哈洛(harry harlow;1965)婴儿可能会依恋那些给他们接触安慰(contact fort)的人。
智力发展得益于更大范围的教育和游戏活动;社会性发展得益于比在家里更多样的社会交往。
(4)剥夺
缺少紧密的和充满爱意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存,消极的环境也对社会性发展有影响。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28)和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938),认为风暴和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很多非西方文化。很少有青少年会有所谓的内心动荡和非理性的行为。但那些有适应不良问题的青少年在成人期很可能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不能用“风暴和压力”的神话来错误地解释。
(5)社会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逐渐确定他们发展中的身份的社会因素,决定他们要成为哪种类型的人,以及要发展哪种关系。
由于同伴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结果在12~13岁时对同伴价值和行为(就是父母所担心的同伴压力)的顺从达到了极点。
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仍然集中在建立一个独特身份的意愿上。
抱负是指假如男孩在长大后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工作”,他们会选择什么工作;目标是指男孩觉得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得到的”工作。
儿童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他们对他们在学校里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信念。
3、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亲密感
艾里克森认为亲密感(intimacy)是一种对他人承担性a、情感及道德承诺的能力。社会亲密感是成年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异性恋和同性恋维持长久关系的策略是一致的:两种类型的个体都试图通过分享任务和活动来保持与对方的接近。
婚姻关系对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满意的婚姻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可能是因为女性更多地试图去治愈破裂的婚姻,相反,男性则更多地逃避冲突。
选择性社会交互理论(selective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多地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情绪需要的伴侣。lapra carstensen认为选择性j往是人们调节情绪体验和保持身体活力的现实选择。
(2)再生力
那些建立适当亲密的人有能力将注意力转向再生力(generativity),超越自己对家庭、工作、社会或下一代的承诺,是30~40岁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使得成人建立起心理健康的感觉,以弥补对年轻的渴望。
再生力的本质: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
消极的世俗看法造成了对老年人的偏见,被称为年龄歧视(ageism)。
五、性别发展
1、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区别男女的生物特征是性差异(sex differences)。
性别(gender):是指一种学习得来的,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现象。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个体对男性化和女性化认识的程度,它包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接受的程度。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是指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表现出最基本的男性和女性差异。
儿童往往会低估环境对男孩和女孩发生差异的作用。即2~6岁的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看法比成人更加极端更为僵化。与大一点的孩子相比,他们总体上更加容易接受符合性别的行为的“程式”。
2、性别角色的获得
家长不光是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动因。例如,埃莉诺?麦克贝认为,儿童性别行为中的许多差别都是同伴关系的产物。
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群体更关注主导地位——谁对谁有决定权;女孩的群体一般更关心一致性而不是权力。男孩和女孩生长在不同的心理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六、道德发展
道德(morality)是一个人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系统。
1、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道德推理就是指人们对在某种情形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所做的判断。
皮亚杰试图把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一般性认识发展联系起来。随着儿童所经历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也会给一个行为的后果和行为者的意图赋予不同的比重。
柯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观点,定义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道德推理的最低水平是以自我的利益为基础,最高的层次则围绕社会利益,不管个人收益如何。为了证明这些阶段,柯尔伯格使用了一系列两难问题。
水平和阶段 道德行为的理由 前常规道德
阶段1:愉快…痛苦定向
阶段2:代价…收益定向;互惠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避免痛苦或避免被抓住
取得奖赏 常规道德
阶段3:好孩子定向
阶段4:法律和规则定向获取赞同,避免遭反对
服从规则,避免责难 有原则的道德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6:道德原则定向
阶段7:普遍道德定向推进社会的福利
达到公正、避免自责
坚持普遍性原则,感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超越社会规范的指导 有4个原则制约着柯尔伯格的阶段模型:(1)个体在某个时间只能处于某一阶段;(2)每个人都以相同的顺序经历每个阶段;(3)每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要更为全面,更为复杂;(4)每个文化中都有同样的阶段。
2、道德推理的性别和文化观点
卡罗尔?吉丽根(carol gilligan):柯尔伯格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习惯性道德判断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女性的道德判断是以“爱护他人”为基础,逐渐过渡到自我实现阶段,而男性的判断则是以“公正”为基础。
虽然男人和女人在达到成人道德发展水平时所经历的过程有所不同,但他们作为成人做出的道德判断却非常相似。
承认关于道德两难问题的推理一方面是考虑公正性,一方面考虑人道主义。
道德判断受到成人认识一般性变化的影响。成年后期的一个有关变化就是个体在做判断时,把他们判断的基础从特定情境的细节转换到一般原则的应用上。这样,道德判断越来越以一般性社会利害关系为基础,而不是特定的两难问题。
第十二章 动机
一、 理解动机
动机(motivation):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
1、 动机概念的作用
把生物学和行为联系起来。体内复杂的内部机制来调节身体的机能从而帮助自己生存。
解释行为多样性。当情景恒定(如相同的能力、技能、经验和机会)心理学家就会用动机这一概念来解释人们c作的差异。
从公开的行动来推断内心的状态。用可能发生的原因来解释某种行为。
将责任感赋予行动。个人责任假定内心的动机和能力控制人的行为。
解释逆境中的意志。
2、 动机的来源
(1) 驱力与诱因
赫尔(clark hull) :最重要的行为是由内驱力而激发的。
驱力(drive):一种内部的状态,它是对动物的生理需要做出的反应。
生物体就其本身条件来说如体温和能量供应等会寻求维持一种平衡状态,称为动态平衡(homeostasis)。
当某种需要破坏了平衡或产生了某种心理上的紧张驱力就会被唤醒。这些驱力反过来促使生物体采取消除紧张的行为;当这些驱力得到满足或消除时——动态平衡又得到了恢复,生物体就会停止这种行为。
诱因(incentive):外部的刺激和奖赏,它们和生理上的需要并无直接联系。
行为是有内部和外部动机同时作用的结果。
(2)阿普特尔(michael apter)逆转理论
假定有四对元动机状态:不同状态派生不同的动机模式。每对动机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
之所以叫逆转理论(reversal theory)是因为它试图解释人类是如何从对立的一端转向另一端的。
四对元动机:
有目的的——超越目的的
顺从的——逆反的
控制的——同情的
自我中心的——他人取向的
(3) 本能行为与学习
本能(instinct):由基因遗传决定的生物体自身的行为方式,对物种的生存至关重要。
威廉。詹姆斯:人类比动物更多地依赖于本能行为。人类除了具有和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如同清、谦虚、社交和爱等社会能也同样在起作用。人类和动物的本能都是有目的的,即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弗洛伊德:人类体验到的驱力来源于生的本能(包括性欲)和死的本能(包括敌对行为)。本能的冲动指引心理能量去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果这种能量没有得到释放的话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趋势人们朝向减少和消除紧张的活动或事物。
(4) 动机的期望与认知取向
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客观实体,而是来自于对这些实体的主观解释。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会获得奖赏,那这种奖赏的强化作用就不存在了。
认知取向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被对未来事件的期待所驱动这个问题。
罗特(julian rotter)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 theory):个体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可能性是由他达到目标的期望以及该目标的个人价值所决定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能够驱使人去做出正确的行为。
海德(fritz heider):行为的结果可归因于内在特质或情境因素。
把动机来源看作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在一定程度依赖于对客观实体的主观认识。
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因素。驱力、本能和学习历史都是在合适的外部激励条件下影响行为的动机的内部来源。
二、 饮食
1、 饮食的生理学
(1)外周反应
坎农(walter cannon)和其学生沃什伯恩(washburn):胃部痉挛收缩是饥饿产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胃部扩张将使人停止进食,口腔的感觉也是一种能提供过饱信号的外周来源。
特定感觉厌食症现象:吃饱的时候,即使最喜爱的食物也会觉得没有胃口。
食物味道的变化会抵消身体里其他指示已经吃饱的信号。
(2)中枢反应
早期的脑部对进食的控制理论在于外侧下丘脑(lateral hypothalamus ;lh,饥饿中枢)和腹内侧下丘脑(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vmh,饱食中枢)。
vmh不仅仅是一个发s多吃或少吃信号的简单中心,这个信号依赖于食物类型,可口的食物。vmh的损毁会部分夸大动物对食物反s型的反应。
vmh和lh用来调节进食的一些重要信息来自血y。启动进食的两种基本信号来自于血y里调节糖和脂肪浓度的感受器。
2、 饮食心理学
(1) 肥胖与节食
肥胖一部分原因在遗传,一部分原因在营养;另外还取决于人们对食物及饮食行为的思维方式。
波利维(ja polivy)和赫尔曼(peter harman)把饮食行为分为限制性饮食何不限制性饮食。
当限制饮食者解除限制时他们就会放纵自己,暴饮暴食高热量的食品。总体上看,只有威胁到限制饮食者的心理健康时,他们才会吃得过多,只威胁到身体安全时并不会导致过度饮食。
(2) 饮食障碍与体形
当一个人的体重低于他期望体重的85%但仍然非常担心变胖时,就会被诊断为厌食症进食障碍(anorexia nervosa)
暴食性进食障碍(bulimia nervosa)的病人表现为毫无节制地狂吃,接着用自己引起的呕吐、滥用泻药、绝食等方式来消除体内过多热量。
饮食障碍的原因:
基因遗传
对社会和媒体认可的理想体重的期待
来自文化压力
三、 性行为
1、 动物的性行为
对许多物种来说交配对象展现出的视觉、气味和声音方面的固定形式食性欲唤起的一个必要条件。
2、 人类性行为的唤起与反应
人类性行为的反应同样是由进化和环境因素所塑造的。
性唤起(sexual arousal):生理和认知反应引起的性欲刺激产生的一种激动而紧张的动机状态。
马斯特(william masters)和约翰逊(virginia johnson)性行为的实验室研究:
男性和女性有相似的性反应形式
尽管性反应周期的时相在两性中是类似的,但女性变化更多,而且往往反应更慢,但保持的性唤醒时间更长。
许多女性能有多次的性高c,而男性在相同的时间里却很少如此。
yj的大小一般与性能力无关。
人类性反应周期的四个阶段:兴奋期、高原期、高c期和消退期。
引起性反应的根本原因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并且可以通过治疗改正或克服。
3、 性行为的进化
父母投入(parental investment)是父亲和母亲必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养育孩子。
巴斯(did buss)和施密特(d。e。schmitt)认为:男人和女人对短期和长期婚姻具有不同的策略、情感和动机。男性的是一种短期策略,女性的是长期策略。
长期婚姻关系考虑女性愿意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女性化的男人面孔,对短期关系的选择依赖于女人的月经周期阶段。那些处于排卵期及怀孕风险很高的女性会选择看起来比较有男子气的面孔。怀孕的可能性巴女人的喜好从看起来是很好的养家糊口的面孔转向了有很好的遗传基因的面孔。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可能被我们的进化历史所支配。
4、 性规范
性规范(sexual scripts):时从社会中学习得到的性反应的内容包括这样一些规定即该做什么;做的时间、地点、方式;和谁做;用什么来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规范是由社会准则、个人期望以及以往一系列经验产生的一些规定的集合。
约会强暴(date rape)是指个体被熟人强迫进行性行为的情况。
约会强暴研究表明就象征性抵抗而言男性和女性存在很大不同,女人的意图一般是最后允许,男性相信象征性抵抗是性游戏的一部分。
5、 同性恋
(1) 同性恋的本能和环境因素
性偏好是有遗传成分的。
贝姆(daryl bem):生物特征并不直接影响性偏好,而是通过影响小孩子的性情和活动来对性偏好产生间接影响。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源自相同的随机因素:孩子认为的性别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性欲。
许多男女同性恋者都经历了被称为内在的同性恋憎恶和内在的同性恋排斥的阶段。男女同性恋者会产生心理上的忧虑,因为他们已经把社会的否定态度埋藏在了心里。
四、 个人成就动机
1、 成就的需要
戴维。麦克莱兰(did mcclelland)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 tat)
要求参加试验者就一系列模棱两可的画面编构故事。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反映了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计划和工作重要性方面的个体差异。
当面临一个让高成就需要的人感到非常困难的任务时,他们就会很快放弃。——代表高成就需要的似乎是效率的需要,一种用较少的努力得到相同结果的需要。
早期的父母成就压力与孩子长大后的成就需要之间有一种正相关。
2、 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控制源倾向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是关于你的行动结果是取决于你所做的(内部控制倾向)还是取决于环境因素(外部控制倾向)。
归因(attribution):关于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评价。
控制源不是唯一使归因发生变化的维度,稳定度与不稳定度也是衡量尺度。还有整体与特定的尺度。
人们解释他们生活中的事件的方式会变成他终身的习惯化的归因方式。
塞利格曼(seligman):解释成功和失败的方式能影响你的动机、心情甚至是你完成任务的能力。
悲观的归因方式的焦点是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内部产生的,认为造成这种失败的不良环境和个人因素是稳定和整体性的。乐观的归因方式把失败看作是外部因素的结果,以及是不稳定的或可变化的和特定的事件的结果。当触及成功的问题时,这些解释就会反过来。
3、 工作和组织心理学
组织心理学家(anizational psychologists):研究人类关系的不同方面,如雇员之间的沟通,工人的社会化和对环境的适应,领导关系,对工作和/或组织的态度和责任,工作满意程度,压力与疲劳,工作时的总体生活质量。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工人被激励去维持与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公平或公正的关系。工人关注他们的投入及其产出,然后与其他工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工人期待他们工作上的努力和成绩会产生理想的结果时,他们就会受到激励。
期望理论强调三种成分:期望、有效性和效价。
期望指一种感觉上的可能性,即工人的努力会产生一定水平的好业绩。
有效性指这样一种感觉及好业绩会导致某些好结果如回报。
效价指对特定结果在感觉上的吸引力。
五、 需要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needs):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超越需要
在到达下一等级之前每一等级的需要都必须满足——这些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支配着人们的动机;只有当它得到适当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测量职业兴趣广泛使用的测验是斯特朗(edward strong)兴趣调查量表。
第十三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一、情绪
情绪(emotion)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
1、基本情绪与文化
silvan tomkins是第一位强调这种即刻的、非习得性的情感(情绪)反应的重要角色的心理学家。
婴儿看上去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解释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
paul ekman是一位研究表情属性的顶尖学者。所有的人们都在分享着一个重叠的“表情语言”。
这七种表情是可以在全世界被识别并做出来的,用以表达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蔑的情绪。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文化差异、种族、性别或教育,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同时,可以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断他们正在体验的情绪。这种普遍性的主张是针对七种基本情绪的。
中性文化理论,反映了脑(进化产物)和文化在情绪表达中的结合。大脑控制哪块面部肌r运动,当一种特定情绪被唤起时,做出特定情绪。然而,不同的文化把它们文化的局限强加在普遍的生物学之上。
一些形式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表情,对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的。文化建立起社会规范,规定人们应该有哪些特定的情绪反应,以及特定人群成员的哪些情绪表达是具有社会适应性的。
2、情绪理论
(1)情绪生理学
对于轻微的、不愉快刺激,交感系统更加活跃;而对于轻微的、愉快的刺激,副交感系统则更加活跃。
特定的情绪会引发不同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
当你愤怒时,你会大喊大叫还是默默承受,内在的躯体体验是一样的。
杏仁核:起着情绪的通路和记忆的过滤器的作用。主要作用是给接受到的来自感觉的信息赋予意义
皮层提供联系、记忆和意义,将心理体验和生理反应整合过来。
快乐和悲伤不仅仅是同一皮层位置的两种相反的反应。相反,这两种相反情绪会在大脑截然不同的位置造成最大激活。
(2)躯体反应的詹姆斯…兰格理论
威廉?詹姆斯:感觉晚于你的躯体反应。
情绪来源于躯体反馈的观点被称为情绪的詹姆斯—兰格理论,体验到一个刺激引起的自动唤起和其他躯体行动后,才会产生特定的情绪。是一种外周主义的理论,因为它将情绪链中最重要的角色赋给了内脏反应。
(3)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沃特?坎农,中枢主义,将行动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来自丘脑的信号到达皮层某一位置,产生情绪感觉,到达另一位置而引起情感的表达。
菲利普?巴德,一个情绪唤醒的刺激同时产生两种效应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躯体上的唤起,并通过上层得到情绪的主观感受。
(4)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坦利?沙赫特
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相结合的状态,两者对于情绪的发生同等重要。
你对你的生理唤醒进行评价,来努力决定你的感觉是什么,哪个情绪标签最为合适,以及你的反应意味着哪些特定的体验。理查德?拉萨如“情绪体验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在个人或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而要考试和评估环境的交互作用。”还强调了评价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认知评价理论的一些具体方面受到了挑战:较早的唤醒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伴随不同的不确定情绪,对于某些情绪体验的解释是不需要评价的。体验到强烈的、没有明显原因的唤醒不会带来中性的、没有差异的状态。
robert zajonc,他证明了在何种条件下人们会毫无理由地偏好或产生不知原因的感觉。轻微曝光效应的研究:被呈现次数最多的图片,受喜欢的程度越强,然而这些增加的喜欢程度同意识毫不相关。
3、情绪的功能
(1)动机和唤醒
情绪通过唤醒你对于正在经历或想像中事件的行动来完成它的动机功能。
唤醒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太低或太高的唤醒水平都会损害绩效,你接受的生理刺激过少,你可能无法有效组织你的行为。如果你受的刺激太多,情绪也会压倒认知。
耶克斯—道德逊定律(yerkes…dodson law):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复杂工作的绩效降低,而简单工作的绩效随着唤醒的提高而提高。
绩效随唤醒水平和任务难度变化。对于容易或简单的任务,较高的唤醒水平会增加绩效。然而,对于困难或复杂的工作,较低的唤醒水平是最优的。中度的唤醒水平通常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最好。
(2)情绪的社会功能
使你远离他人,拥有完整的社会能力。
你所体验到的情绪对于你在社会中的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悲伤情绪中的人们格外谨慎,不向他人提出直接或潜在的不礼貌的要求。
(3)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表现在你的注意力、你对自我和他人的感觉以及你解释和记忆各种生活情境的特征上。研究已经证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和创造力。
gordon bower(1981,1991)和他的学生开创了对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bower的模型假设是,当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t验到给定的情绪时,那种情绪就会同一事件一起储存在他的记忆中,就像背景一样。这种记忆表征模式包括情绪一致性处理和情绪依赖性记忆。当人们在处理和提取信息时,对于那些和当前情绪一致的内容会表现出选择性的敏感化。这时,情绪一致性处理就发生了。那些与一个人目前的情绪相一致的材料更容易被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联系也更为细致。情绪依赖性记忆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当时的情绪和事件存入记忆时的情绪相同,他们更容易提取信息。
二、生活压力
应激(stress)是一种反应模式,刺激事件包括来自外界或内部。
应激源(stressor)都是一个刺激事件,要求有机体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1、生理应激反应
这些短暂的唤醒状态,伴随着典型的进攻或撤退模式,成为急性应激(acute stress)。
慢性应激(chronie stress),它是一种长期的唤醒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使人感到即便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加在一起,也不再能满足压力事件的要求。
(1)对于强烈威胁的紧急反应
坎农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动物和人类对于危险的反应。他发现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将被引发,使躯体做好防御和挣扎或者逃跑的准备,将这种双重的应激反应称为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
应激反应的中心位于丘脑下部,它在紧急事件中的双重功能:
它对于自主神经系统(ans)的控制;
它对于垂体腺的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着有机体的活动。在应激反应中的重要功能是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它刺激肾上腺,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影响:
》 脾脏产生红血球促进血y的凝固。
》 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