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2013

第一百零三章 姑娘和她的小城市

    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但觉得自己依然忧郁,无可排遣,只能怀揣着,不知安放何处。
    生活细节里的小风小浪几乎可以云淡风轻的度过了,但内心对现实生活的遗憾,仍旧让自己惴惴难安。
    只能,必须,做点什么。
    人人都平凡,但平凡的境界并不相同。做为一个凡人,不必庸人自扰,该经历的情节,悉数一一吸收进了身体,也就变化了。
    折腾一念起,抑制过,仍起。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比生活环境的变化更能证明生命力的鲜活。
    这头已是一潭死水,心生厌恶,那头虽懵懂不知,却已安生向往。灰色地带徘徊久了,加一点盲勇便选择了延伸和尝试。
    在那些实在头痛的情况下,黑白认知都山穷水尽后,灰度决策,确实能缓解疼痛。
    齐林所在的海市是硬挤进二线排名的三线小城市,这里的上班族月薪能买的起三分之二平方的房子。其实房子到处是楼房,外地开发商开发的美轮美奂的洋房、本地开发商开发的本土楼盘、拆迁房安置房混杂在一起。
    大部分人稳定或者不稳定的穷着,人们大都以旅游、出差或者走亲戚等方式体验过却不向往大城市,各个家庭几乎都能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城东蹿到城西最多也不过两个小时车程,条件好些的家庭每年也能山南海北的游历些地方,然后继续满意的过自己的日子。
    有些见过世面的年轻人也想着把那些洋气的酒吧、餐馆在这里搞的有声有色,但这里夜生活不过11点,极少数的商家营业到凌晨后,也有些孤男寡女出没。多数人11点之前就睡了,夏天除外,人们喜欢在啤酒烧烤中消遣酷热,一些小商业街在夏天变身烧烤街。大大小小的饭店,在夏天若是不卖烧烤简直无以为继。刚毕业的年轻人来此也能比较轻松的落脚,若是家庭给点资助就能付个首付,自己的工资打打房贷,再买辆十万左右的小汽车,感情顺利的话,一个家庭在这里就能比较体面的诞生了。
    多数年轻人从小没有受过什么苦,又在父辈的帮助下从容的成家立业。
    但他们的从容里也包含着和承载着不好诉说的压力,父辈们多是吃过苦,受过累的,但他们期望用自己的付出让自己的下一代过上有别于自己的人生。
    现实往往是家族阶级的转变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代人能完成的。例如这里未就业的年轻人盛行的公务员热,孩子考上公务员不能直接转化为仕途的坦荡,就像穷人家突然出了个赚钱多的人,也不意味着全家族从此踏上富贵之路。
    在漫长的生活中人们也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但眼前,人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以自己尊崇的方式出人投地,何况在这个经济体总量还不强大的地方,进入体制确实是一个比较容易又体面的就业方式。
    然而那些之外,年轻的大脑中总有一个地方储存着年轻的力量,他们渴望着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期待着个人价值的最大释放,身体处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大环境中,但灵魂却期待着以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安放。
    每个城市似乎都有一些些一下子难以定义的游离的因子,如同长华市的夏天,漫长,闷热,但又滋生着其他季节没有的冲动。
    齐林理想中的工作是和文字有关的,她想的并不具体,但她觉得应该是能表达自己内心的工作,做公务员后,或许因为现实的不理想,她的曾经的理想比以前更加迫切了,等待下班的齐林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在笔记本上拿笔写着什么:我应该是要写些什么,哪怕只是写一棵树,风吹日晒但它沉默不语;人来人往,它沉默不语;直到有一天有人要把它砍了,它很想反抗,它挥舞着自己的枝干抗议,但根太深了,它左右不了自己。
    齐林写到这里猛地停住了,她想,如果我是那棵树,我该怎么反抗呢。
    下班以后齐林并没有回家,她开车来华泰商业区,那是海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齐林并不是来逛街,而是来找她的好肖慧。辞职后的肖慧在这里租了家店面卖衣服齐林经常来这里偶尔来买衣服,但主要是来“看人”。
    肖慧看到自己的朋友来了亲密的打招呼,“呦,老齐来了,快坐,今天打算在哪看啊?我觉得你齐美女还是站着看吧,最好是穿着我店里里的衣服,站在门口看,还给我免费做宣传。”
    齐林无精打彩的说:“滚蛋。卖你的衣服吧,我在这等你,你完活我请你吃饭去。”
    肖慧说:“得嘞,一会儿去吃火锅吧。我现在没空招呼你,正好人多,等我一个小时。”
    齐林经常来向菲的店里看人,她一屁股蹲在收银台的位置,手托着腮,看着这形形色色的买衣服的、试衣服的、试了不买的、买衣服不试的、丑的、漂亮的、讲价的、大方的、说话急的、说话慢的、和父母来的、和同事来的、夫妻来的、自己来的,她觉得这里的人比起政府大楼上的人可爱许多,鲜活许多,你至少看的清楚他们的表情,而办公楼上的人们,笑,笑的你不清不楚。话,说的话你要消化很久。但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多的藏在下班之后,或许是酒桌上、或许还有什么高歌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的场合。
    二十七岁前,她无法决定自己的方向,在工作、结婚完成之后,在世俗的任务都已乖乖的完成之后,她的心终于可以去想自己从小到大被搁浅的东西。在这样的时刻,她终于不觉得自己必须去背负什么了。
    因为想尝试不同的人生,所以换了几份不同的工作;因为依然爱自己的老公,所以仍然要和他在一起;因为不想自己失去独立选择的能力,所以在未对和家庭满意时,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把齐林的际遇和选择放进人海里,抛开个体的喜怒哀乐,是否并不是那样意外。一个女孩的成长,即便在三十岁也依然会在茫然中消耗,会在消耗中决心损失既有的追寻自己认可的意义。哪怕这“认可”在别人看来荒唐可笑、幼稚愚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