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隋文帝一向痛恨外戚专权,西汉时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差点害得刘氏一族断子绝孙子孙的惨痛教训让他十分警惕,因此从登上皇帝的宝座伊始,他就和独孤皇后约法三章,明确表示了独孤家族不得干政的意思,而独孤皇后也很明事理,能够以身作则,对家族的人管束很严,整个独孤家族里并没有一个人在朝中担任要职。
然而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似乎看到了外戚专权的苗头,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啊。
在隋文帝杨坚忧虑重重的时候,一旁的独孤皇后也是心思飞转,她很明白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将会给她、独孤家族甚至大隋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她在短暂的思虑一番后,便很快理清了思路,随即向皇帝谏言道,“今日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不知陛下作何感想?”
正在踱步的隋文帝听了她的话,却是停了下来,负手而立,背对着她问道,“皇后所言何事啊?”
独孤皇后听了皇帝的话不禁心里有些隐隐的作痛,这么多年的风雨同舟,他们两人之间早就达到了极高的默契,所以她清楚的知道,皇帝自然知道自己说的是哪件事,却故意装作不知,看来他的疑心病是又犯了。
独孤皇后皱了皱眉头,然后郑重的说道,“陛下自然知道,妾身说的是那云州易阳县子的事情。陛下难道没有觉得今天的事情很蹊跷吗?
御史孙振弹劾易阳县子私放囚犯之事,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得满朝文武群情激愤,满朝风雨,然而他却不明确说明这易阳县子就是易阳县县令独孤不悔,直至陛下问起,他才支支吾吾的承认,这却是作何居心呢?”
负手而立的隋文帝听了独孤皇后的话后缓缓转过身来,疑虑的问道,“皇后的意思是,有人存心挑拨是非?”
“是否存心妾身不知,但那御史孙振对陛下的责问对答如流,对整件事情了如指掌,这显然是有备而来啊,如此,却不得不防啊!”独孤皇后苦口婆心的劝道。
“如果皇后所言属实,那么孙振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隋文帝经过短暂的烦乱后也开始慢慢的冷静下来,细想之下,今天的事情确实有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孙振的目的是什么妾身不知,但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眼见百官闭口不言,定然会认为是妾身身为皇后对朝堂所施加的威慑力所致,从这方面看,孙振挑拨陛下与妾身的关系倒是真的,更甚者,似乎是要把独孤家族也卷进来。”独孤皇后言辞恳切的说道。
“皇后所言甚是,你独孤家族的势力朕自然十分清楚,还到不了威慑百官的地步,皇后也能秉公处理自己家族的事务,朕也很欣慰。”隋文帝被独孤皇后挑明了心事,又听她辩解一番,已然发现自己把易阳县子的事情与独孤皇后联系起来是有些武断了。
隋文帝杨坚正待再安慰独孤皇后几句,就听殿外的内侍禀告道,大理寺少卿赵绰参见陛下。
---------------------------
独孤不悔是在晕头转向的情况下被带到皇宫的,没办法,大兴宫的布局他是一点也不清楚,所以从离开大理寺,再过长乐门、承天门,最后进入皇宫,这一路上他都是亦步亦趋的紧跟着带他来的那位大理寺的官员,饶是如此,他亦是被绕的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大兴宫,为隋高祖杨坚开皇二年兴建,开皇三年建成,由隋朝时期的建筑大师宇文恺主持修建,是隋朝的皇宫。
宫城坐落在大兴城中轴线北端、大明宫之西。自隋文帝开始,以大兴殿为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临此殿会见群臣,视朝听政。另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及宴请朝贡使节等也多在此殿举行。
隋朝及唐朝初年称为大兴宫,唐睿宗以后称为太极宫,唐睿宗景元元年(公元710年),改称太极宫。唐高宗以后,皇帝多移居大明宫和兴庆宫,但每遇登基或殡葬告祭等大礼,仍移于大兴宫(太极宫)进行,它在长安三内诸殿中地位最尊。
这是独孤不悔第一次来到这个被后世称之为太极宫的地方,这里是整个大隋帝国的核心所在,代表了大隋至高无上的皇权。
尽管他也想好好的瞻仰一番,却奈何前面带路的官员步子迈的忒大,只顾匆匆赶路,而且从进入承天门开始,他的身后就跟了两个全副铠甲的兵士,对他全程互送,哪里容得他停留片刻,更别提什么仔细观赏了。
如此不知穿过了多少宫门,经过了多少守卫,最后他们终于在一座威严的大殿前面停下了脚步。
有侍卫进去禀报,片刻之后,内侍过来传话说“陛下请大理寺少卿赵绰赵大人入内说话。”
独孤不悔这才明白,原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官员就是大理寺少卿赵绰,他可是大理寺的二把手,实权派人物,相当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权利极大。
赵绰正待迈步进去,又顿住了脚步,回头冲两个兵士道,“把他看好了,不可妄动!”说罢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看着赵绰走远了,独孤不悔赶紧捏了捏肩膀肩,拍了拍大腿,揉了揉发酸的腰。他终于有机会抬起头来看看这大隋的皇宫了。
红色的漆墙,黑色的琉璃瓦,陡峭的飞檐高挂天边,乌黑的石板路没向远方。偌大的皇宫里寂静无声,人迹寥寥,秋风萧瑟。
开皇二十年,对大隋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大事,想必居住在这大兴宫的隋文帝的心情不会很好吧。
在后来的历史上,隋开皇二十年是连续发生重大政治事件的一年。
四月,西突厥达头可汗犯边,隋文帝诏晋王杨广与越国公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与史万岁出马邑道,二路击之。晋王杨广一路斩首千余级;史万岁驰迫百余里,斩首数千级。达头可汗惧而退兵。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