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隋朝当县令

第一百零四章、皇帝急召

    “独孤不悔?此人是独孤家的?”正是这个姓氏,这个名字,让众大臣都瞬间变得噤若寒蝉起来。
    此人如此胆大妄为,难道他是独孤皇后的亲戚,对,十有八九错不了,他定是仗着皇后的威严,才干出了如此出格的事情,否则一般人哪敢这么干呐。
    好吧,既然他是独孤皇后的亲戚,那么这就是皇帝的家事了,做臣子的哪里能管皇帝的家事呢?
    大殿之上站着的都是全国四品以上的官员,哪个不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才好不容易爬上来的幸存者,一个个早就是人精了,皇家的事情不能管这条铁律每个人都是知道的,因此,一时间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没人再言语了。
    隋文帝见众人都不说话了,便是皱着眉头问道,“诸位爱卿有何高论啊?”
    见半晌无人应答,隋文帝也不想在朝堂之上过多的议论此事,再牵扯出一大堆不相干的人或事情来,那时就会很麻烦,于是面向众人道,“既然诸位爱卿皆无意见,那么此事以后再议吧,退朝!”
    待众臣退朝散去,回到后宫的隋文帝却仍然皱着眉头,神情严峻,而陪同在他身边的独孤皇后同样也是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私自去除犯人刑具,纵囚进京,这种严重违反当朝律例的事情,真的是独孤不悔做的吗?
    上次接到云州刺史周法尚的密报,还说易阳县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真才实学,是国之栋梁,然而今天,居然就出了私放囚犯的事情。
    隋文帝踱着步子走来走去,显然是心里烦乱的很,然后不等宫里的侍女端上茶盏来,就招来近侍道,“速去大理寺,命大理寺少卿赵绰将易阳县子独孤不悔带入宫来,朕有话要问,不得延误。”
    近侍见皇帝十分心急,显然是对这个易阳县子十分重视,他也就不敢多做停留,领命匆匆而去。
    独孤皇后看着匆匆离去的太监,又看着眉头紧皱的隋文帝,一时间也无话可说。
    她前几日才派出心腹之人出发远去云州等地,查探这个独孤不悔的情况,结果尚且没有消息反馈回来,不曾想却出了这样的事情。
    如果消息属实,这个易阳县子真是她独孤家的人,那么这件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难道又要她再摆出一副大义灭亲的冰冷面孔来?
    ---------------------------
    大理寺里,独孤不悔正带着张彪办理着犯人们的交接登记手续,待会儿办完了手续,他还特别又写了一份奏疏,将这次犯人们信守诺言,准时赶回的情况详细的写在了里面,准备一会就上交给大理寺的官员去。
    可是他对大理寺的运作流程也不是很清楚,当他把自己写的奏疏和回禀的公文一块递过去的时候,那个负责交接登记的一名掌固接过公文扫了两眼后,就把奏疏给撇了出来,“这是什么东西?能随便往公文里放吗?”
    独孤不悔连忙凑上前去小心的解释,说明了这份奏疏的用途,可那个小吏一脸不耐烦的样子,不等他说完,就摆手道,“去去去,管你什么奏疏奏折的,拿一边去!”
    独孤不悔正待再做进一步说明,那小吏已经“啪”的一声拿了他交上去的回禀文书,自顾走进里边去了,只是把独孤不悔给晾在了厅里。
    一旁的张彪已经气的要打人,忍不住抱怨道,“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么一个区区的掌固,竟然如此放肆!”
    独孤不悔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不管是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还是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隋朝,都有着好逸恶劳的官吏存在,只要有国家办事机关的存在,就必然会有态度极差、不负责任的人,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规律?
    既然此处不收他的奏疏,独孤不悔就和张彪二人往他处走去,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地方,可以考虑他的建议,为这次信守承诺,按时返回的犯人们酌情考虑,减免刑罚。
    这大理寺的院子也是层层叠叠,并且许多门口都有兵士把守,两人转悠了许久,却是因为人生地不熟的,走错了许多路,被把门的兵士拦了回来。
    无奈之下,两人正打算先寻个荫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就见一对兵士急匆匆的奔了过了,两人急忙闪到一边,把路让开。
    却不料那对兵士却不是穿路而过,而是把两人团团围住,一时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这是什么意思?”独孤不悔在张彪耳边悄悄问道。
    “不知道,不会是你释放囚犯的事情被发现了吧?”张彪可是知道大理寺的手段的,说着话,他的额头上已经开始冒出冷汗来。
    正在两人交头接耳的时候,外围一个官员走近了大声问道,“你们俩谁是易阳县令独孤不悔?!”
    独孤不悔不明就里,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道,“正是在下。”
    那官员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慢悠悠的说道,“既然你就是易阳县子,那就跟我走一趟吧!”
    话音才落,一旁的兵士已经是不容分说的将独孤不悔拉了出来,带着他往皇宫方向而去。
    ---------------------------
    大兴宫里,隋文帝杨坚依旧依旧走来走去,眉头紧锁。
    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让他很是生气,当御史弹劾易阳县子的时候,大臣们一开始都是群情激愤,恨不得人人上去踩上一脚,吐一口唾沫,然而,当他们得知此人是易阳县令独孤不悔的时候,就没人吭声了。
    皇后的影响力果然这么厉害吗?独孤家的人势力如此强大吗?一个小小的易阳县子竟然可以令众大臣闭口不言?!真是怪事一桩。
    而且让他更生气的是,事情尚且没有定论,精明的臣子们却已经开始选边站队,明哲保身了,曾几何时,朝堂上还是一副百官相互争辩、不明不休的开明景象,大臣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而这才几年的时间,朝堂的风气就变得如此浑浊不清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