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后羿嫦娥篇五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有许多凄恻美好的爱情经典故事,如《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和《韩凭夫妇》等。
    这些爱情故事尽管凄恻,最终作者仍然会寄托他们自己的美好祝福:
    《梁祝》中的祝英台和梁山伯最终双双化蝶,自由自在地缠绵于天地之间;
    《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娘子最终生下子嗣,而这位子嗣还高中了状元;
    《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织女最终可以一年一度在鹊桥相会;
    《韩凭夫妇》中的韩凭和何氏最终彼此的肉身化为相思树,相互合抱在一起,而两个人的灵魂则化为鸳鸯,朝夕不离。
    但在中国古典文学里还有这么一对夫妻,后世之人却没有给他们美好的祝福。
    这对夫妻便是:后羿和嫦娥。
    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家喻户晓的便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可是这一对夫妻为什么就不受后世之人待见了呢?
    通过历代对后羿和嫦娥的故事编纂,绝大多数文人都把目光投在嫦娥身上,如苏东坡写过嫦娥,吴承恩写过嫦娥,蒲松龄写过嫦娥,周树人也写过嫦娥……却很少有人写后羿,当然指的是夫妻二人分开以后的事。
    大约原因是后羿和嫦娥的传说年代久远,而且记载驳杂,很难整理出一条合乎逻辑和融贯始终的故事线,例如:后羿就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大羿,一个是后羿,并且正史野史都说后羿残暴荒淫;而嫦娥呢,有人将她和洛水之神宓妃混为一谈,更有人愣要说她是帝俊的妃子,连带着也连累了帝俊、黄帝、帝喾和伏羲大帝等。【顺便提一下:帝俊作为远古神话重量级人物几乎消失在后世的传说里,而他的所有的功绩好像都被/肢/解/分给了黄帝、帝喾和伏羲大帝,或许是为了便于对正统统治者如黄帝等人的歌颂吧。】
    大约在无法自圆其说时,人们就会选择性的屏弃和遗忘。
    后羿和嫦娥的传说正是如此!
    嫦娥总归是美丽的,谁愿意她会变成一只蟾蜍?
    因此将“蟾蜍说” 屏弃,却不知顺带着又露出一个漏洞,便是:白兔捣药。按通常逻辑来说,一个白兔仙子,你有事没事在广寒宫里捣药干什么?你捣药给谁吃啊?——索引自南朝梁刘昭注《后汉书•天文志上》。
    还有后羿的彤弓素矰,他的素矰能射落九日,威力何其强大,但为何射中河伯眼睛时,河伯却没有殒命。按正常逻辑来说:河伯绝对没有九日厉害,而河伯不死九日则死,岂不玄乎?——索引自屈原的《天问》。
    复有后羿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为何不请两颗不死之药,而偏偏只求一颗不死之药?如果求了两颗不死之药,夫妻二人不是都可以双双成仙了吗?那么也就没有接下的惨剧发生。——索引自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再有后羿几乎接近神人,高大威猛,神力无敌,为何逢蒙能用一根桃木就能击杀他呢?一击不死,难道不能反抗吗?以后羿对付逢蒙,应该是老虎搏兔。而且为何偏偏是桃木,而不是桑木、梨木、桦木等?当然这是古代文人为编纂“鬼惧桃木”所找的一个理由,而这理由却少了内在的逻辑,仅仅是因为后羿死于桃木之下,所以鬼就怕桃木?——索引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再次后羿死后被封为“宗布神”,统领万鬼。
    这“宗布神”绝对是大神的存在,是受香火牺牲供奉的,绝对要比神荼郁垒(轩辕黄帝亲封的东方度朔山二鬼帝)官衔还要高,他两个只能当看门的门神而已。
    但后世之人竟然说“宗布神”是小神,甚至与钟馗相提并论。钟馗连神荼郁垒都比不上,怎么可能与后羿相比?按照两者所做的功绩,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有大功德于天下苍生,一个仅替某皇帝吓跑了鬼,而按照年代,更没有可比性。——索引自刘安的《淮南子•泛论训》。
    最后嫦娥奔月前,有黄筮词说:“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吉。”
    按照这筮词来说,难道嫦娥投奔月宫,变成蟾蜍,孤苦伶仃的过日子就是所谓的“后且大吉”吗?——索引自南朝梁刘昭注《后汉书•天文志上》
    这是叫天下所有人都不愿意如此的“后且大吉”啊!
    “后且大吉”应该是嫦娥和后羿最后团圆,享尽尊贵才是,难道不是应该如此吗?
    除了以上种种疑点,有关后羿和嫦娥的传说疑点还有很多,但凡看过的一些电视剧或者电影小说也都不能解说完美,因此在《山海经之三子传说》中,怪怪试尝通过玄幻的手段和合理的逻辑来进行传说再演绎,给这对分离数千年的苦命夫妻以团圆的结局,做到真正的筮词里所说的“后且大吉”。
    其中解释了后羿为什么死于桃木之下?
    后羿为什么只射瞎河神的一只眼睛?
    西王母为什么只给后羿一颗不死药?
    后羿的彤弓素矰是怎么来的?
    在这里解释一下:后羿的彤弓素矰是怎么来的。
    《淮南子·本经训》有说是帝俊赐予的。
    怪怪觉得有悖常理:十日乃是帝俊的儿子,哪里有老子叫人用箭射死儿子的,而且一射就是团灭?!
    即便在远古社会,没有人伦之说,这原始的爱和㖭犊之情也是应该有的,至少帝俊是喜欢十日母亲羲和的,否者也生不出十个儿子(呵呵),射杀十日时就没有考虑羲和的感受?
    这处罚也太重了,直接灰飞烟灭!错误已犯下,灰飞烟灭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不给十日一个机会呢?
    不说我们现代之人不可理解,只怕远古之人也难以理解帝俊为什么要赐彤弓素矰给后羿来射死自己的十个儿子。
    彤弓素矰也绝非寻常之物,最近偶尔看到钟毓龙先生的《上古神话演义》有关后羿和嫦娥的部分,其中只说后羿老将军箭术精湛,然后随便弄几支箭就把太阳给射下来了,而逢蒙的结局也草草了结,只给了自己一个自圆其说,不管读者信不信服。怪怪略有微词:普通的箭怎么能射下太阳,还没有接近太阳就化为飞烟甚至连飞烟都没有。说什么大神或天帝(如帝俊)赐予的还比较靠谱。
    既然舍弃彤弓素矰是帝俊赐予的,而又不想像钟毓龙先生那样敷衍了事,那么什么样的彤弓素矰才有足够射下十日的实力呢?
    怪怪便写出了“由尧帝主持,众巫祭炼,一千四百处子巫女献身,以血凝彤弓,以气化素矰,打造出彤弓素矰”。
    同时说明十日齐出,苍生蒙难,用女巫祭日不成,就只有炼箭射日,一千四百处子巫女献身是心甘情愿的,不死也是死(晒死),死也是死(晒死),不如为天下苍生死!
    而且处子巫女为阴,太阳为阳,正可克之,即纯阴血气所炼就彤弓素矰,再加上君臣气运所凝赋,万民祈祷所化合,这才形成彤弓素矰的强大杀伤力。
    另外:“矰”是箭的一种。在古时用箭射鸟,怕被射中的鸟会带箭飞走,所以制造了这种带有绳线的箭,即为“矰”,当鸟欲逃时,抓着绳线就能拽回来。
    但射日时不可能有那样长的绳线,射出去的箭也不可能拽回来,所以就说射日的箭、射出去以后、尾部会拖出长长的光芒(如现代的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机尾喷出的雾气),就和“矰”的绳线几乎一样,而用感应来说素矰射出去后,还会回来(只有射出去的箭能回头才叫“矰”),因此有“彤弓一震,素矰必回”一说。
    总之,在《山海经之三子传说》中的《宗布大神》部分,是想尽力重构合乎常人思维逻辑的有关后羿和嫦娥的传说,也希望读者君亲能够感到这份诚意。
    穿梭历史!
    续写神话!
    是因为我们怀有对祖先的那份敬畏之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