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

第230章 变法始发(2)

杨盾在现场带领齐墨、熊沱、上官钊等人,验看已经浇入模具的铁水露出的冒口颜色变化,百里燕(既魏贤)兴致勃勃凑近上前说:
“诸位大师,此法如何?”
齐墨摘掉脸上褐色墨镜,喜形于色道:
“原是魏将军,真是稀客呀。”
这时熊沱、上官钊二人相继围了上来:
“魏将军,这宝镜真是帮了老夫大忙,将军可否卖与老夫,老夫愿重金相购。”熊沱道,指了指摘下的褐色墨镜。
铁水随着温度变化,眼色从暗红色逐渐变化为丹红、艳红、橘红、赤红、火红、亮白、白热化等多个阶段,热辐射和高亮度对眼睛伤害极大。
荒村时为了观察铁水温度,百里燕私下炼了一些玻璃,往里面添了些铅粉,做成了褐色镜片,当时一共做了三十副,陆陆续续损坏了八副。
早期的医用褐色玻璃品,其实就是添加了铅物质进而变成了褐色。熊沱等人都是冶炼大师,与铁水、铜水打了半辈子交道,深受眼疾之苦。
闻听熊沱要买,百里燕摆了摆手道:
“熊沱既然喜欢,拿去便是,来日在下可再炼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闻讯消息,熊沱、上官钊、齐墨等人面面相觑,上官钊问道:
“魏将军,此物当真能炼?”
百里燕没有肯定,只是淡淡说道:
“此物其实很是简单,不过在下不能外传,还请诸位大师恕罪。”
“不碍,匠术本为各家之所长,数月间能从魏将军这里见识到如此精湛炼钢之法,我等受益匪浅,又岂能再向将军索取更多,方才是在下失言,有所失冒犯了将军。”上官钊深施一礼道。
“上官大师不必多礼,在下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此处说话多有不便,还请诸位移步厅堂说话。”
与众人来到大院,杨盾、刘灶父子等荒村核心骨干一并列席,除安空、刘郸、吕郜、朱明等人尚在冠汤渠外,连同齐墨父子、熊沱、上官钊等人,砡工派方面来了二十多人。
“齐墨大师,本月底新城即将落成,筹建铁厂、工坊等事宜要陆续开展,耽误不得。不过炼钢之法关系咸国国本,还望齐墨与诸位大师,定要严守秘密,我咸国也将对工匠精挑细选,严防炼钢法落入宵小之手危害咸国。”
“魏将军所言极是,当下黑巾军来势凶猛,万一炼钢法落入黑巾军手中将不堪设想。”齐墨赞同道,熊沱、上官钊等人点头认同。
百里燕目光转向杨盾说道:
“杨工正,本将近日便要出征,杨工正的官职待本将得胜归来之后,将亲自咸王提请,还请杨工正再等些时日。”
“在下倒无出仕打算,干了半辈子冶铁,放也放不下,做个工正倒也没什么。”
百里燕继续道:
“工正虽是百工之首,却无实权,不利于工坊打理,此事不用再议,本将自有安排。”
“诺,杨盾任凭将军差遣。”
“此外,新建工坊势必比之荒村规模扩大数十乃至数百倍,炼钢法以及锻打、淬火、包钢、渗碳等工匠不下万人,当以荒村工匠为魁首加以监管,务必之专司本职,没有本将军调令,工匠不得随意调入其他工艺作坊。
此事杨工正务必严把关口,不得有失,此令砡工派诸位人等不在此列。本将不在期间,倘若不妥之处,杨工正应与与砡工派诸位大师商议后再拿注意。杨工正可听明白。”
“在下领命。”
“那好,刘灶、刘川父子协助砡工派大师与杨工正,在新城落成后修建高炉,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不得赶抢时间而懈怠施工。高炉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你二人务必按章程办事,不得私自改动工艺,可都清楚。”
“大人请放心,此事我父子二人绝不敢疏忽。”刘灶保证道。
其实早期烧窑、高炉、耐火泥技术都是从制陶、制瓷中分离出的工艺和技术,进而演变为另一门学科和工种。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冶炼技术由易到难,经过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逐步体系化科学化,最终形成技术上的独立和分化。
大小事悉数梳理一遍,百里燕着重安排了制冰和肥皂生产。天气逐渐炎热,咸王两天前催人过来询问何时可以向陔陵供应寒冰,当然,咸王的钱就不要赚了,算是免费供应。
为此安空大师在新城地下挖掘了巨大的冰窖,并按百里燕要求陆续开挖大量地掩体,以青石砖为支撑修葺内部结构,一来可以藏人躲避抛石,二来也能用于藏货。
此外,恢复畜牧、养殖普及育苗插秧极有必要,荒村养殖的家禽和家畜,为先锋营早期提供了大量肉食振作了士气,提供了大量蛋白,保证了伤员的营养和康复,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
装备精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伙食同样决定了士气的强弱。在装备对等,将帅不相上下,人数少的一方,士气定不如人多的一方,此时倘若敌方伙食还比你好,哪怕你是正义的一方,也没有人能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提着脑袋去拼命。伙食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却往往能给己方士气加成。
诸如雀盲症、伤员、返岗率等不起眼的细枝末节,肉类食物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蛋白质和胆固醇保障,伤口甚至都不能很好愈合。
诸事安排妥当已是深夜,散会后百里燕带着护骑前往春柔、春芳住处。黑暗中见有人而来,值夜的少年子举火上前隔着十步之外喝了一声:
“何人。”
“是本将军!”
百里燕道,少年子举火上前行了一礼:
“原是魏将军,属下失礼。”
“嗯,免礼。”
百里燕翻下马背,看去少年:
“蒋杰何在?”
“禀将军,蒋杰带人去后院外查岗去了。”
“让他过来见我。”
“诺!”
少年子转身即去,百里燕看了眼院中,隐隐还有些灯火,想是春柔、春芳还未睡下。
少时片刻,少年子蒋杰带着二人而来,见是百里燕,蒋杰上前一步行了一礼:
“蒋杰见过将军。”
“免礼蒋校郎。”
“谢将军。”
蒋杰今年十五,是众多少年子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此外还有诸多少年子,百里燕将他们编为护兵驻守二女小院,一来让他们免于战火,有足够的成长时间,二来蒋杰等人年纪虽小,各方面要比时下同龄少年子脑子更好使,是百里燕逐一挑选筛出来的苗子。
时下急缺的是人才,战争的频繁性将大量青年投入战场,等不及得到成长便过早夭亡。
知识资源的匮乏,同样也导致聪明人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和启迪,让这些人埋没于茫茫人海,百里燕将他们选拔出来,集中在一起便是给他们时间成长。
时下军职编制较为混乱,除了正规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仕长、都统等军职外,还有“校郎”、“校军郎”等杂编。
这些杂编同样没有薪俸,也没有实权,是军制体系混乱造成的结果。有时军中没有合适军职安排人员,只能临时以其他名义提出一个名头,时间一长,便成了惯例和定制,军制的混乱起初令百里燕棘手了一阵。
有功有脑子的升不上去,只能继续充当大头兵在前冲杀,结果导致大量老卒只能战死。
倘若有合理的晋升和后备役制度,底层将士中大量涌现的人才可以补充进入中上层,多余的则可列位后备役退出一线拼杀,充入役兵任职,或者出任参谋性质的军职。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一个高效而富有活力的军队领导体制,即便整建制被打残,只要军官层和军士长健全,也可在短时内迅速恢复战力。
由于当下尚没有出现类似于商鞅变法后的早期军衔制,都尉以下的中下层军官多半是没有俸禄的,只有军功犒赏这么一说,而当兵的目的就是吃饭,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文官也同样,没有九品制,官位高低看俸禄。虽然有心建议变法推新军衔制,但新法的背后,依然是国力的支撑和贵族利益,没有足够的国力,再好的新法也会成为羁绊。
尤其是当下,过多的封官许愿倘若不能兑现,其恶劣影响对士气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同样的,倘若能有足够的国力,推行军功能力晋升制度不光能凝聚自己内部,对他国同样具有极大的冲击。
试想连伍长都能靠俸禄养活大半个家,当兵的能不卖命杀敌,敌方军士和中下层武官又会如何做想,届时招贤纳士,能者不拒的招贤令发遍中原,又何愁天下能人异士不为自己所用。
蒋杰等人是百里燕征战中精挑细选的少年子,年纪虽小,却不乏头脑。驻守王眷村,空闲时杨盾会来教他们读书认字,传授一些机括营造方面的常识,以开拓他们的眼界。
再过两年,百里燕打算开设讲武堂,集中选拔优秀将官和潜力战卒,讲授兵法和格物术。
所谓“格物”,既科学,最早见于孔子儒家学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同样也是早期注重科学进步的思想家。格物学大量收录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匠术之大成,但秦一统中国后,格物学并未传于后世。
据信是因格物术记载有大量不能被当时所认知的自然技术,被秦始皇列入了传播邪说方士一类,而毁于焚书坑儒之中。
因而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在秦朝后期受到极大打击,对整个中国在技术进程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黑巾军之所以能席卷中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时人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缺乏足够的认知,轻易的一个化学现象,竟也能被解读为上天的神意,最终导致军队哗变。
推广格物学和一定基础教育必要性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的根本和社会稳定是教育,没有教育,再多的人口只能从事低下的生产,而将官能否具备统军的能力,往往看兵法运用如何,实则兵法熟练的背后,是一整套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认知,这些同样也能通过传授格物常识,增进人的认知视野,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