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强工科生

第99章 火炮作坊

汤若望见曹永清还是踌躇着不说话,便想着让一线的工匠们也发发言。“你们三个也过来看看,这样的图是不是更清晰明了了?”
三个工匠其实早就对丁原画出的三视图惊为天人了,见曹永清没有表示反对,便异口同声道:“有了这种图,立刻便把铸炮过程中遇到的几个技术难点很解释清楚了,不但我们能一看便知,就算是换了其他工匠,只要是会造火炮的,都能看懂!”
汤若望这回是真的忍不住了,他走到曹永清跟前,不满的说道:“曹公公,你应该遵守你的承诺!”
德国人毕竟还是耿直,急了也顾不得什么上下级关系了。
曹永清咬着牙说道:“咱家说的话当然算数,不过这几个工匠说了就算了……”
一边说着,曹永清一边朝自己带来的小太监招呼:“你去窑炉那边,随便找十个匠户来,现在就来!”
小太监点着头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十个工匠被领到了房间里,站成了一排。
等这是个工匠行过礼,曹永清指了指原版红夷大炮的制图和丁原绘制的三视图,问道:“给你们一炷香功夫,看完这两幅图,告诉本官哪个更好!”
十个工匠听了吩咐,立刻抬头观察着两幅工程图。
连半柱香的功夫都没有,十个工匠已经看明白了三视图是什么,并且领会到了三视图的精妙之处。
他们异口同声道:“回曹公公,三视图好!”
汤若望也趁热打铁,说道:“曹公公,这回你没话说了吧。”
汤若望是真的很想把工匠借给丁原,如果可能,他巴不得借十个工匠给丁原,这样一年后还十门红夷大炮,直接完成崇祯皇帝的要求。
曹永清先是挥退了这新叫来的十个工匠,接着又打量了丁原一遍,沉吟半晌,终于说道:“既如此!咱家也愿赌服输,你可以带他们三个离开。不过咱家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到时候你无法交付三门红夷大炮,别怪咱家不客气,到时候,皇爷怪罪下来,就算是高起潜高公公也保不了你!”
听到曹永清松口了,丁原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当即答应下来,在汤若望的见证下书写了契约。
借三个炮匠一年,工钱费用丁原出,明年此时还人并且连带三门红夷大炮。
这笔买卖并不合理,不过丁原也没有其他选择,火炮工匠在明朝本就稀罕,又因为孔有德这孙子作孽,留在明朝的火炮工匠就更稀少了。
如果不跟官府合作,丁原就算在市面上出再高的价钱,也雇佣不到懂火炮铸造的工匠。
一切都商议妥当,丁原领着三个工匠离开了京郊的火炮作坊。
出来之后,丁原详细询问了一下他们三个的家庭情况,问明白了,这三个工匠都是无家无室的孤家寡人,便立刻带着他们仨朝保定赶去。
三日之后,众人回到安新县,丁原先把带回来的三个工匠安顿下来,便马不停蹄的寻找泥瓦匠,盖火炮工坊。
作坊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完工,趁着这段时间,丁原也没让这三个人闲着,给他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一步是先能够用铁坯造出了铜炮。
丁原在保定城里买下了一个铁匠铺,让这三个从京城带来的火炮工匠试验铁坯铜炮之法。
经过整整二十天的反复试验,最终工匠们试制成了一门铁坯铜炮。
这种制作方式做出的铜炮炮体光滑,没有蜂窝气孔,品质要远远好于传统泥坯铸造出来的火炮。
而且采用铁坯铸炮法,制成的铁可以重复利用,省去了铸模的时间,未来铸炮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五天左右就能铸出一门铜炮了。
不过这还不是丁原的最终目的。
他还希望工匠们能够在保定铸造出铁芯铜体的大炮。所谓的铁芯铜体大炮就是先用熟铁铸造炮芯,等待炮芯温度降低冷却之后,再使用铸模包裹住炮芯,在铸模中的炮芯外面浇铸一层青铜表层。
这种铸造火炮方法也是来自于明朝末期的一项发明,起发明者就是明朝的一个工匠。只可惜由于战乱,在历史上这种先进的铸炮方式没能得到推广,只是被记载了下来。就好像明朝火器研究家毕懋康也在崇祯十年发明了燧发枪,但是在当时的内忧外患之下,明朝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经研制成功的燧发枪直到明朝灭亡也没能装备到明军队伍中。
明朝末年的时候,中国的各项铸造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明朝在跟建虏的战争中产生了对先进武器的强烈需求,而且对民间研究新式武器并没有太多禁忌,铁芯铜体大炮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火炮铸造方式可以用比较少量的材料承受住很高的膛压,大大减轻了火炮的重量。同时,熟铁的熔点较高,耐磨性也好的多,也间接使铁芯铜体大炮提高了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因为青铜较为昂贵,铁芯铜体炮节约了用铜,还降低了铸炮成本。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丁原命令带回来的三个工匠们按这种思路继续摸索下去,铸造火炮。
至于一开始要造的炮,丁原并没有选择红夷大炮。
距离一年的约定时间还早得很,眼下丁原有更紧迫的事情要面对,那就是崇祯九年秋的满清入关。
他必须要干在那之前能造炮,并且有一只能击退建虏的炮兵。
综合这些考虑,丁原决定大量生产六磅火炮。
之所以最后铸造六磅炮,是因为这种火炮的重量和口径都比较适合应对建虏的作战方式。面对建虏的战斗大多数都是和八旗军的骑射军团打野战。即便是李自成等人的流寇,也极少在城墙后面坚守,因此攻坚战所使用的重型火炮并不太好用,更加实际的选择是够配合火枪兵在野外歼灭敌人的轻型火炮。
这样的需求下,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
六磅炮一般的重量是九百斤左右,不过如果采用铁芯铜体技术铸造的话,这个重量会轻一些,用马车托运火炮的时候也比较轻便,方便部队快速转移,打运动战。
理论是有了,三个火炮工匠自然要进行新一轮的试验,才能造出铁芯铜体火炮。
丁原又把买下来的铁匠铺中原有的五个铁匠分配给了这三个炮匠手底下,让他们打下手,也跟着学习铸造火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