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穿越之一品公卿最新章节!
是夜,薛衍同魏子期相携返回长安。魏子期亲自将薛衍送回了卫国公府,方才彻身回家。
彼时平阳长公主正与薛绩讨论朝上之事。薛泓就被他们夫妻两个放在身前的席子上爬来爬去。
眼见薛衍归来,平阳长公主忙问薛衍可吃过晚饭,薛衍笑言说吃过了。平阳长公主又问在哪儿吃的,吃的什么,然后命家下仆人准备夜宵。
薛衍索性盘膝坐下,薛泓见状,一下一下的爬到薛衍身前,然后爬进薛衍的腿窝儿里坐好。薛衍便把薛泓抱在了怀中,只听薛绩说起昨夜庆功宴上颜钧集轻狂之举令朝中御史言官们分外不喜,只怕明日上朝后,必定有朝臣弹劾颜钧集。
薛衍也觉得颜钧集经过这几次战役后,行事同先前相比,越发的无所顾忌。联想到颜钧集在历史上的下场,不觉皱了皱眉。突地开口问道:“最近魏皇后的身体怎么样?”
平阳长公主与薛绩闻言,不觉一愣。平阳长公主开口笑道:“你见天儿的进宫请安,难道魏皇后身体好不好,你还不知道么?”
薛衍之前频繁进宫,乃是为了政事。倒是不曾刻意关注过魏皇后的身体。不过想想历史上的记载,薛衍决定明日进宫后好生问一问太医署的御医们。
只是现在无凭无据的,倒是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薛衍只和父母寒暄一回,便各自散了休息不提。
至次日一早,薛衍进宫后,果然向太医署御医询问魏皇后的脉案。太医署医政不知道薛衍好端端的为什么这么问,不过薛衍乃平阳长公主之子,深受太上皇与陛下皇后的宠爱,太医署医政也不敢敷衍对待。闻听薛衍所问,忙的开口一一回禀明白。只不过事后特地向魏皇后禀报一回罢了。
魏皇后闻言,也觉得十分稀奇。少不得将薛衍叫到跟前仔细询问。
薛衍总不好明说“历史上记载,你今年就死了”,只好当着魏皇后的面笑言道:“昨儿同子期兄至骊山游玩,听子期兄提起镇国公近日身子不爽,煞是惫懒。一时便想到了皇后娘娘。唐突之处,还请娘娘见谅。”
这种解释也未免太过牵强了。魏皇后自然是不信的。不过她相信薛衍不会做出伤害他的事情。既然薛衍不想说,魏皇后也就不多问了。只是就着薛衍的话笑道:“也不知道近一年是不是年岁渐长的缘故。我也有些精力不济。偶尔会有头疼眩晕的毛病,不过略躺躺就好了。倒是不必吃药的。”
薛衍闻言,心下不免一惊。忙开口笑道:“恰好今年缥缈真人与孙真人都留在京中。如果魏皇后觉得身体不舒服。何不将两位真人请入宫来,为皇后诊脉?”
这件事情薛衍之前也做过一次,魏皇后倒是并不觉得诧异。只是她素昔身子结壮,倒是很少有病的。如今偶有头晕之症状,倒也不觉什么。因此魏皇后只是笑了笑,便推辞了。只说不想麻烦缥缈真人与孙真人。
岂料薛衍方才还随口说说的样子,这会子倒是坚持起来。只说让两位真人进宫替太上皇陛下和皇后诊脉,也算是定期的保养身子。最终舌灿生花,终久还是说服了魏皇后。
至永安帝下朝后,魏皇后少不得同永安帝商议一番,永安帝也觉得这样的提议很好。欣然应允。
次日,薛衍亲自到上清观请来了两位真人为宫中贵人们诊脉。两位真人一一诊过,也没诊出什么病症来,不过开些保养方子叫诸人多加保养罢了。
薛衍见状,这才渐渐放下心来。然后把心思又放到了汴州的经营建设上——
前文说到薛衍有感于汴州的水路便利,曾想在汴州兴建船厂海坊,且想发展海运。只是朝中上下莫衷一是,永安帝也任由薛衍折腾罢了。
那薛衍依靠着后世的种种资料,果然将几种易于建造的船行图纸画了出来,又命汴州官员在全国各地搜寻长于造船之工匠,甚至还将消息散步至大褚周边属国,用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各国的能工巧匠投奔汴州。
又有魏子期有着后世的记忆,可以配合薛衍的动作,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人,种种便利之下,此事进展的越发顺利。
直至永安五年的年底,汴州船厂竟然真的造出第一艘海船来,算是给永安帝的新年贺礼。
这艘海船被永安帝亲自命名为永安号。而这艘海船的第一趟航行,则是兴大褚之威,载着一船的货物以汴州的名义到周边属国互通有无去了。当然,尾随在永安号之后的,自然是汴州以及大褚各地的商家们自造的随行商船——虽然算不得正经海船,但是用来进行航程比较短的海上运输还是没有问题的。一直以来,大褚的各个商家都是用这种方法与周边属国“互通有无”的,这也不足为奇。
只是现下的大褚官民们自然都想不到,这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却推动了大褚朝在陆路上的无敌之后,进一步的发展了海上贸易。更成为大褚有别于其他朝代,颇为重视海上贸易的一个□□。至于之后围绕着海上贸易而出现的各种蝴蝶效应,此刻自然不必多说。
如今且说永安六年元月,魏皇后正在立政殿接见妃嫔诰命,处理过年事宜。当中正说道正月十五上元节该如何筹办,魏皇后突然觉得一阵眩晕,旋即眼前一黑,登时倒地不醒。
在座妃嫔诰命见状,不由得将一个魂儿吓走了大半个,忙的喊御医过来为魏皇后诊脉。岂料十来个御医为着魏皇后诊了四五遍脉,仍旧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更糟糕的是昏迷中的魏皇后竟然开始发热了。
消息传到前朝,永安帝大为震怒,忙的匆匆赶制立政殿,接连处置了好几位太医署的御医,因想到上清观的缥缈真人与孙真人长于诊脉,前太医署医政孙仲苗也在上清观陪他哥哥,当即命小太监至上清观传旨,请两位真人入宫替魏皇后诊治。
小太监闻听圣人之言,忙打马出宫至上清观传旨。哪里知道缥缈真人与孙仲禾孙仲苗两兄弟早在两个月前就离了上清观,至东都洛阳寻友去了。
这下子众人都急了,忙派人八百里加急至洛阳传旨,将两位真人并前太医署医政接回洛阳。
因着这些年薛衍发明了“水泥”之便,如今从洛阳到长安的这一条官道极为平整。倘若是大军疾行,不过一日就能抵达。
所以永安帝派去洛阳接两位真人并前太医署医政的车马也在次日晚上回到太极宫。
事态紧急,永安帝甚至等不得两位真人洗漱已毕,就这么风尘仆仆的将两人引到了立政殿。彼时魏皇后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在诸位御医的竭尽努力下,高烧倒是退了,然而还是昏迷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
太子与越王、九皇子并魏皇后所出的几位公主都跪在魏皇后的榻前侍疾。永安帝立在内室焦躁不安来回踱步。平阳长公主和薛绩,镇国公魏无忌夫妇并其子魏子期魏晋也都守在外殿。太上皇年事已高,到不曾亲至,却也不断打发小太监在兴庆宫和太极宫两头跑,不断的传递消息。
其余妃嫔所生皇子公主们也都跪在立政殿的外殿侍疾。缥缈真人与孙真人兄弟两个匆匆赶到立政殿,看到的就是这满屋子的人。
因着人特别多,屋子里的脂粉香料气息就有些浓厚,缥缈真人皱了皱眉,先是进内殿拜见过永安帝,没等永安帝开口,先请求永安帝让大部分人回去,然后开窗通风。
永安帝闻言,生怕开窗通风后会让魏皇后着凉。缥缈真人见此,只得耐心的向永安帝解释了为什么要开窗的道理。永安帝将信将疑,只得应了。
一时缥缈真人三人上前替魏皇后诊脉,然后相互交换了脉案并治疗意见,斟酌着开了个方子,永安帝登时命人按方子熬药。
一时有宫俾送了熬好的汤药入内,永安帝亲自接过汤药坐在魏皇后的床榻前,小心翼翼地替魏皇后喂药。
缥缈真人见状,便说道:“皇后娘娘此时能付下药,只要过了这一晚能清醒过来,必定就没事了。”
越王生性急躁,闻听此言,忙抢着问道:“倘或晚上醒不过来呢?”
缥缈真人见状,并没答言。孙仲禾孙仲苗两兄弟也只是叹息一声。
越王见状,脸一下子就吓得发白。登时又惊又怒,指着缥缈真人三人骂庸医,又说要治三人胡言乱语之罪。
永安帝也有些受不住的晃了晃身子,被太子眼明手快的扶住了。永安帝一壁斥责越王,一壁向缥缈真人躬身一礼,口内则道:“还望真人妙手回春,救无忧一命。”
永安帝情急之下,竟然连皇后都不叫了,直接将皇后的闺名脱口而出。
缥缈真人等人见状,也是为之唏嘘。
薛家三口与魏家四口这是也都围上来了,薛衍少不得相劝越王太子。平阳长公主也劝着永安帝,因又笑道:“缥缈真人与两位孙先生医术高明,必定能救回皇后。陛下就放心罢。”
永安帝闻言,倒是愿意相信的。他与魏皇后少年夫妻,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夫妻。他也无法想象失去了皇后之后,到底该怎么办。
是夜,就连永安帝都守在立政殿没有离开过。连太上皇听到了缥缈真人的话后,也坐不住了,从兴庆宫被轿辇一路至立政殿,第一眼就看到了熬得双眼通红的永安帝,心下也止不住的心疼。登时上前好言劝慰。
将将到了四更初刻,魏皇后终于有了些许反应。躺在床榻上叫水。因着魏皇后的声音太小,太子诸人险些没有听到。还是守在床榻边儿上的永安帝耳聪目明,最先听到了魏皇后的声音,忙倾身上前细细询问,又命宫俾献茶。
一时扶着魏皇后吃过了半盏茶,魏皇后倒也清醒了,竟然还知道饿了,永安帝忙名人将早已在灶上热着的吃食送过来,亲自服侍着魏皇后吃过夜宵。魏皇后这才算是有了些精神,虽然说话仍旧是有气无力的,也没有力气站起来,不过好歹算是清醒过来了。
用缥缈真人的话说,也就是没了性命之危。
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永安帝更是大为欣喜,当即奖赏了缥缈真人与孙家兄弟。
其后几天,缥缈真人三人仍旧日日为魏皇后诊脉开方,魏皇后接连吃了几天的药,才算是渐渐安然回转。少不得向缥缈等人当面致谢。
缥缈真人抚须便道:“贫道着实当不得皇后之谢。倘若不是薛世子闲来无事,到上清观与我等闲聊时,送了好些医书药理令我等钻研。只怕今日也不能叫皇后安然回转。”
魏皇后闻听此言,次后和永安帝说了,帝后二人都少不得感叹薛衍之博学慎思。
而薛衍经此一事,也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青铜手镯里所储存的资料,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下了一个决定。他向永安帝进言,要在长安城内建一所书管,请皇帝下旨邀四海之贤士入长安,集众人之能天下之书,修筑一部《大褚全书》。
历代皇帝登基为帝,为的不过是文成武德四个字。如今永安帝一统天下,大褚之威远播四海,在武事上自然是到了极致的。所以永安帝在永安六年开始后,也将朝政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文治上。这个时候听到了薛衍这样的谏言,自然非常感兴趣。
永安帝欣然允之。并且任命薛衍为礼部尚书,负责操办此事。又命朝中大儒孔令仪负责修书箸说。对于任何一个文人来说,替朝廷修纂一部书籍都是最为名扬天下之事。孔令仪自然是欣然笑应。
不过这位老儒在得知自己的搭档竟然是昔年因着一纸辩论报将天下搅得风起云涌的薛衍的时候,不觉摇头苦笑。
他可记者薛衍在某些文人心目中的印象并不大好。只怕有薛衍负责此事,会横生枝节。
永安帝当然也知道孔令仪的考虑非常有必要。不过永安帝也相信薛衍虽然因《国子监辩论报》一事得罪了某些儒士文人,但是也必然取得了另一部分人的好感。两相一抵,倒也不值什么。
所以永安帝对孔令仪的担忧不以为然。仍旧坚持了自己的任命。
而薛衍之所以向永安帝提及此事,则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名正言顺的方式,将青铜手镯里面的资料一点一点的复制出来。至于号令天下读书人一起编纂一部著作来为帝王扬名……参考的不过是后世一个朝代某个皇帝的做法罢了。恰好此举又骚到了永安帝的痒处。
因此不论永安帝是否同意自己的任命,都不会耽误薛衍心目中的“正事”。
所以在闻听孔令仪的担忧后,薛衍还亲自跑到了永安帝的面前,请求永安帝罢免了自己的礼部尚书之职,另选贤能负责此事。
然而永安帝并不允许,只命薛衍“不要多想,只做好你的分内之事。”
薛衍见状,也就不再强求。
不过不管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认认真真的修纂一部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薛衍因为之前的际遇诡异,所以当他将青铜手镯内的资料默出来时,该怎么解释这些书籍的来源,也成了为难薛衍的一道难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薛衍甚至还在国子监内聘请了一些肯吃苦且有不怀偏见的生员,每日去询问老农工匠们各种问题,然后结合大褚已有的那些杂学著作,继续撰写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不过饶是如此,仍有很多书籍的“出处”令人存疑。
还好永安帝并大褚朝臣都知道薛衍的来历有些莫名,但是自从薛衍现身大褚,一举一动皆是为了大褚并无贰心,所以众人也就不过多的追究薛衍的来历。因此看到了薛衍默出来的书籍时,也都很有默契的不再多问。
而另一厢,薛衍除了每日默写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后世的有用的资料外,也有帮忙整理那些武将们的“军事著作”。
至于儒家、法家乃至其他方面的文章书籍,则有孔令仪并另外一些人负责整理。
简而言之,在这一次编纂的《大褚全书》中,薛衍只负责“奇淫巧计”以及军事相关的部分。后者也是由他的身份决定的。毕竟薛衍乃卫国公长子,且当年率先提出了请诸位将军们著书立说,也由此引发了大褚官员们的“纂书热”……如今由薛衍来负责兵家的这一部分,实在是恰当至极。
而另一方面,那些文人儒士们对于薛衍担任礼部尚书负责此事的态度也并没有孔令仪等老儒想象的那么强烈。
虽然大家大部分时间还是看不惯“斯文败坏”的薛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薛衍的雕版印刷术和辩论报有利的推广了文人们著书立说清谈辩论务实求是的风格。所以在大部分文人心中,即便薛衍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妥之处。但是瑕不掩瑜,有些地方还是可以肯定的。
这些评价是薛衍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不过更令薛衍没有想到的是另外一件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