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比我更懂修炼

第278章 推行儒道,先写民情论

    就在朝野上下震动的时候,在武周六个州内,忽然涌现出了一批翰林院开设的书院。
    勋贵王族们正在遭受冲击,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道开恩科的举措突然推行了下来。
    当了解恩科的具体措施之后,一夜之间,很多人再也坐不住了。
    很多朝臣哭喊的要见驾,跪倒在御书房外,一直长跪不起。
    “帝君,开恩科之事牵涉国本,会分化朝运,此举还需三思啊!”
    “帝君,下民易贱,思想极端,适度开化即可,若是过度放纵读书,恐生大乱啊!”
    “请帝君收回开恩科之命!”
    ……
    御书房外,跪倒的朝臣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勋贵王族也加入其中。
    就连朝会都受到了影响,已经好几天没有开成了。
    “一群狗东西!”
    御书房内,武景帝无比暴怒,掀翻了一堆东西。
    “我要砍了他们!”
    “这些人分明想死啊,竟敢如此忤逆本帝君?”
    白启义站在下方,一言不敢发,冷汗直流。
    “白启义,本地帝君命你即刻调遣亲卫军,与我一道砍了这群乱臣!”
    武景帝眼里发狠,暴怒的锵一声,抽出了手边的天子剑,说着便要冲出去。
    白启义当场呆滞。
    然后马上反应过来,一把拦在大门外,堵住武景帝的去路。
    “让开!”
    武景帝的声音,从喉咙里低沉嘶吼出来。
    “帝君,不能啊,外面朝臣不能杀啊,会伤及国本啊!”
    “这群逆臣,如此行径,难道就不会伤及国本?”武景帝冷笑出声。
    这群人难道会看不出来,推行儒道,开设恩科对于武周来说,具有多大的作用?
    他们在害怕。
    害怕儒道推行,自己尸素未餐的权利会受到冲击,自身地位被下面上来的寒士取代!
    白启义吓的不敢言论。
    外面大部分都是勋贵王族,他可不敢掺合进天家之事。
    只是目前来说,外面的这些人是万万不可杀啊!
    一旦轻易杀了,这些人身上的朝运便会一朝散尽,对于武周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到时,国力必定衰退!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武景帝拎着天子剑,“无非就是这群家伙具有朝运,不能随意砍杀?”
    “那你说,现在该如何处理?”
    白启义呆住。
    自己哪里知道该如何处理啊?
    他明白了,刚才帝君的暴怒是演给自己看的啊!
    这是要将自己推出去,让自己出面啊!
    混迹朝都那么久,白启义这个翰林院的院士不是白当的,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他立刻躬身,行礼高喊:“臣,白启义,愿为帝君分忧解难!”
    武景帝满意点头,将天子剑收鞘,重新坐回高位之上。
    现在,目前处境,只有修行儒道的翰林院可以解决。
    若是让自己一国之君拉下脸来,求白启义做事,那算什么?
    目前看来,修行儒道之后,掌握力量之后,翰林院的这群人没有生出反骨之心。
    儒道修行中的君臣理念,已经深入他们的身心。
    很好。
    儒道不会像其他力量一样,以武犯禁,易于掌控。
    推行儒道势在必得。
    武景帝:“回去之后,联合你们翰林院几位大儒,诗句也好,策论也好,将恩科的好处讲明出来。”
    白启义难为道:“帝君,写策论和诗句不难,可是他们也不会顺从啊……”
    “蠢货!”
    武景帝呵斥:“你们现在修行儒道,举人之境不是具有通情共神的能力?”
    “将其运用上去,让武周的子民感受开设恩科,建立书院的好处!”
    “遵命!”
    白启义心中微喜,他其实早有此意,一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只是这种话,得让武景帝亲口来说。
    他拿了武景帝的手令,便推门而出。
    御书房外,见白启义从里面出来,一众朝臣和勋贵王族,便拥了上来。
    “白大人,帝君可有改变主意?”
    “是啊,白大人,你有没有劝说帝君收回成命?”
    “恩科不能开啊,那个什么儒道,怎么能奉为读书人的修行?”
    ……
    面对一众言论,白启义只是摆了摆手,遥遥一拜:“回各位大人王爷,本官什么也不知道,就别为难我了。”
    说完,他找到一个人群缝隙便快速的熘走。
    后面的朝臣咬牙切齿道:“竖子不足与谋,这家伙只想到翰林院的大兴,现在全然是不顾我们。”
    “我们继续跪着,就不信帝君不收回成命。”
    “没错,恩科固然是好,可放任寒士取代,只会让这些人蛇心不足吞象!”
    正离去的白启义,回头看了一眼这尔等诸公,心中冷笑:“这群家伙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死心啊?”
    “过段时间,有你们哭的时候。”
    这些家伙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就是仪仗着自己身上的朝运,帝君不能随意砍杀。
    但当通情共神运用起来之后,武周子民必定无比推崇儒道书院,开设恩科,到时形成的愿景,反过来就能压迫他们!
    回到翰林院,白启义第一时间就冲入了自己的书房,喊来了其他三位大儒,将情况说明。
    “我们几人合力,写一道民情论吧。”
    于是,四位大儒坐在翰林书房内,开始酝酿。
    这一酝酿,就是一整宿。
    白启义睁开酸涩的眼睛,看向三位大儒,“几位大儒,可有满意之作?”
    “……”
    “……”
    “……”
    四人大眼瞪小眼,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这么回事,我们可是大儒啊,没有修行儒道之前,作诗文章策论都信手拈来,现在修行儒道之后,才思敏捷,文气心生,理应更加拿手才是?”
    “不是作不出,而是没有满意之作。”一位陈姓大儒,发出叹息。
    “怎么会……”
    “白大人,你应该也是如此吧?”
    白启义脸色一红。
    他也是这种情况。
    “白大人,修行儒道之后,我们愈加觉得自身欠缺良多,觉得在儒道之上,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白启义懂了。
    修行儒道之后,是自己几人的眼光都高了。
    “那该如何,我已经应下帝君,今日午时就要拿出……”
    “要不我们找一勉强可以的?”
    “不行,推行儒道,开设恩科此乃武周大师,不能敷衍了事。”
    “那你说,该怎么办?”
    几人踌躇之间,不经意间瞥到墙上挂的诗句,眼睛顿时一亮。
    “对了,此事我们可以找郑青莲啊,当初他的那首石灰吟,可是让我等叹为观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