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春秋

第一百七十一章 逝者如斯

    勾践一行日夜兼程,不过十日,已经过了湖州,来到了吴越边境浙水之畔。
    过了浙水,便是越国的橘州境内。
    王孙雄见已至边境之上,便止住了兵马,与勾践君臣告别道:“此地已是浙水之畔,过了面前的这道浙水,贤君就算回归故土,本官的使命也算完成。河岸上本官已经准备好了船只,请贤君渡江罢。”
    勾践躬身谢道:“将军不辞劳苦,护送我等归国,此情勾践自然会铭记于心,请先生转告大王,勾践生生世世,永远臣服于越国!”
    王孙雄拱了一礼,一扬马缰,率军掉头而去,自回姑苏复命。
    勾践君臣遥站在河岸,待王孙雄去得远了,君臣三人才回头寻船。
    河岸边上,系着一只乌蓬小船,一根手腕粗细的竹篙,插在船头的圆孔之上。小船随波摇曳,在粼粼的水面上投下水墨般的倒影。
    范蠡挽过用粗麻编就的船绳,把小船拉近岸边,一个飞跃,腾步立于船头之上,然后取下竹篙,把船别在河提之上。
    勾践便牵夫人凤仪之腕,把凤仪扶上船来。二人立于船首,望着汤汤浙水,逝者如斯,二人默然不言。这对患难夫妻,经过了这番变故,历经千辛万苦,才有了今日的自由。但是,当魂牵梦绕的这一天终于盼来之时,这对夫妻却没有欢呼雀跃、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失声痛哭;二人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似乎要把三年以来储存的屈辱、痛苦、凄惶、无助全都要留在这浙水之上。
    “是的。在这里我将扔掉过去,我要一个崭新的未来!”勾践收回深思,扶着凤仪的腰。这乌蓬小船到了江水的中央,自然晃荡得更加厉害。
    勾践终于打破了沉默,望着一动不动的凤仪道:
    “夫人可还记得,三年之前,我们也是从这里过江入吴的?”
    “臣妾永生难忘!当时臣妾临水而歌,感伤家国之风雨飘摇,你我朝夕难保。入吴为奴凶险难料。呜呼!臣妾哪敢想象有今日的归国之途!”
    “寡人当时闻夫人之歌,心如刀割,一晃已经三载矣!今日寡人当在浙水立誓:此仇不报非君子!”
    凤仪扬手指着河对岸的山丘树木。幽幽道:“君王请看,对面就是我们越国的一草一木了!昨日一场大雨,群山如洗,山色如黛。臣妾一见。真是亲切得很!”
    这时越王勾践似乎想起了什么,扭头对范蠡道:“寡人怎么没有见着吉农?照说他一定知道我们返国的消息,却为何不跟我们一同回国?”
    范蠡道:“吉农应该早已获知消息,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担心引起伍员的怀疑,所以吉农自己安排归国之期,臣料定他还有一些杂事未了,这一次他在吴国上下打点。特别是在和伯嚭的交往中,获得了伯嚭的大力支持。也使得文种之谋获得圆满成功!”
    勾践喃喃自语道:“居功至伟!此人的功劳不小,寡人回国将重重赏赐此人!”
    “这吉农好像是将军的家奴吧?”
    范蠡点点头,一边用力摇橹,一边观看水势。这船行江流,只可顺水势而行,不然就有翻船沉江的危险。
    “爱姬,你看那些白色的小圆丘是什么,还成列成行的。”勾践指着上游远处的白点,问道。
    “哦?”凤仪手搭凉棚,注目细看了半晌,思忖道:“难道是军帐行辕?”
    凤仪转念一想,欢呼道:“大王,那肯定是我们的军帐,你看,那些圆丘上面,还飘着我们的旗帜呢!”
    勾践仔细一看,大喜道:“定是文种获知消息,到此迎接我们的。一定是他们!”
    范蠡见对岸有人马来接,一颗心方才落地。想着今日历经千难万难,脱离了樊笼,自己入吴从难的使命终于完成。但是,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受尽了折辱,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越国,报仇雪耻将是自己以后生活的全部。
    可是,凭着越国的国力,要向强大的吴国挑战,那将意味着火中取栗,或者说是以卵击石。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范蠡就不会放弃!
    范蠡看着兴高采烈的勾践夫妇,想着在吴国暗无天日的日子,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却不离不弃,心里也慨叹不已。
    船到对岸,君臣三人下船,范蠡系好船绳,勾践扶着凤仪往江岸大路而来。
    三人刚刚爬到江堤之上,却见一队人马,旌旗招展,正朝这边疾行而来。
    不到半晌,一人身着浅青素服,骑着一匹白马,在队伍之前,远远朝这边挥手,嘴里在喊着什么。
    因为距离尚远,也听不清那人的言语,待渐渐近了,勾践才认出那人正是大夫文种。
    文种待那白马还有一箭之地时,便翻身下马,他扔下了马缰,踉踉跄跄地向前跑了几步,口内高呼道:“大王!大王——!”
    文种跪伏于地,后面的群臣也纷纷到了。
    “臣文种率守国群臣,到此地迎接大王!大王辛苦了!”
    勾践向前一一扶起众人,每扶起一人,便叫着这位大臣的名字。
    “太宰苦成,好、好,你也老多啦……”
    “曳庸,你这行人当得好哇!”
    “皋如啊,寡人这次在吴国,看见了几种新的农具,你可要想法子改良改良,你是司农么!”
    ……
    待君臣一一厮见过后,勾践哽咽道:“三年前寡人从这里过江入吴,就没有想过能够回来,以为这条命就丢在了吴国。没曾想到寡人今日居然回到了这片故土,我越国的宗庙社稷,将延续不灭也!”
    勾践又把凤仪拉到自己的面前道:“夫人不离不弃、有始有终,今日之情,寡人岂敢忘耶!”说罢四只泪眼相望,各自饮泣不止。
    众臣无不感怀流泪,但越王返国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文种上前劝住越王,请越王升辇登车。
    这支迎接越王的队伍有守国的大臣们,还有都城的百姓代表,当然还有护卫军的官兵们。当越王携王后凤仪升辇登车之时,人群之中早已欢声雷动。
    范蠡骑着一匹红色的卷鬃马,与文种并辔而行。二人一文一武,一人守国一人从难,在越国的这次巨大变故中,二人都倾尽全力,为同一个目的在各自的职责内用尽心机,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才有今日这样的成功。
    文种道:“少伯随王从难,苦尽甘来。大王今日得以返国,将军功不可没!但是大王将制定一个怎样的对吴战略,将是我们以后的国策之本。不知将军之意如何?”
    范蠡道:“凭借吾国现在的实力,又能如何?大王虽然有冲天之志,也必须韬光养晦,逐步逐步地恢复国力才是根本之道。”
    文种点点头道:“这复兴之路,要慎之又慎!如果被吴王发现我们的企图之时,我们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范蠡道:“大王的性格先生难道不了解么?韬光养晦,然后励精图治。只要还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大王定会报此深仇大恨的。只是复兴之路,要规避吴国的诘难,先生如何拿捏这个尺度却有些讲究。”
    二人刚刚见面,相互了解了一些情况,对越国的未来战略也探讨了一番。毕竟三年不见,他们又是从楚国一同逃到越国的生死兄弟,自然是无话不谈。
    现在对于越国君臣来说,和吴国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两国关系,是摆在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吴王勾践没有趁胜灭掉越国,也没有吞并多少越国的土地。除了那次战争带来的巨大人员损失外,越国至少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已经是万幸了,对于越国来说,成为吴国的属国,是一个最为可行的策略。一旦归于吴国的羽翼之下,越国的国家安全自然会获得吴国的保护。趁此良机,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国力,越国就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大好机会。
    暂时的屈从可以换来更多的利益,在范蠡和文种面前,这个策略自然是一拍即合。(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