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后勤部长

第93章 扩编

    这次出去,叶凡算了一下,前前后后总的还是赚的,排除掉路费之后,叶凡算了一笔账,自己手里现在有了一批现大洋和小黄鱼,这是重要的硬通货,能保证根据地以后的物资保障,还有自己这次得到了模板很多。
    第二重要的就是足足三十吨的武器弹药了,尽管在北美这些武器并不好采购,但王忠还是做到了,没有老掉牙的春田,全部都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这种武器火力强大,可谓是此时列装范围最大的半自动步枪,经受得住实践。
    其次就是从加拿大采购的布轮式轻机枪,改进了口径,作为捷克式的姐妹花,布轮式轻机枪发射的是英国的7.7×56mmR标准步枪弹,30发弹匣供弹。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人总是在坚持自己的荣誉感,此时上到坦克飞机,下到步枪弹药,英国人都和其他主流武器区别开来。
    英国人武器在此时最出名的就是“英七七”。根据《租借法案》,光头曾获得4万支美国产李-恩菲尔德,与当时国内大量的7.92毫米子弹有所差别,鉴于当时的后勤水平,7.7毫米的特殊子弹很难找到,再加上该枪加上刺刀很不牢靠,对于习惯刺刀见红的军队来说很不友好。
    该款步枪是一、二次世界大战中英联邦军队的制式武器,在一战后大量流入军阀混战的中国,尤其以中国南方地区军阀装备最多,后来在其基础上中国仿制出刘将军步枪,在抗战前期以桂军、川军、粤军、闽军等使用较多。
    李恩菲尔德步枪因使用英制弹药口径,与当时中国军队主流的德式弹药口径不符,后勤管理较困难,因此在抗战后期逐步退出一线,多由地方守备部队或民兵部队使用。
    作为二战中英联邦最重要的一块后勤基地,加拿大的军事工业一直发展的很快,为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兵员,根据统计加拿大在整个二战期间共计提供了。
    飞机,两万余架;
    各式火炮,四万多门;
    飞行员,五万多人;
    各类卡车,八十多万辆;
    各类轻武器枪械,170多万;
    万吨巨轮:348艘,并且还生产了大量的辅助舰艇,巡逻艇,救生艇,驱逐舰等等;
    光是奶酪和培根就有15亿斤。
    战前,加拿大的军火贸易也很发达,民国时期各式各样的防身武器和冲锋枪都是由加拿大进口,光头党也曾经通过加拿大生产过一批GP35,也就是M1911的改进型,勃朗宁1935手枪,使用的是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在欧洲也被成为Giant—Power。
    不过美国人显然更喜欢.45这种大口径的子弹,至今仍然流行的M1911手枪大多数口径仍然是.45,果然是祖宗之法不能变啊,勃朗宁老爷子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年设计的手枪,过了110年了还在生产使用,设计基本没有大改。勃朗宁的设计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的绝大部分手枪都离不开勃朗宁手枪的影子。
    另一边,带英可谓是狠狠的吸了一大口血才缓了过来,在后来加拿大生产的布伦轻机枪被大量运往中国,由于火力上可以轻松将小鬼子的“歪把子“吊着打,使其一度成为鬼子兵的噩梦,英制的布伦轻机枪口径为7.7毫米,因此盟军特意让加拿大生产了一批7.92的布伦以适应中国枪械口径。
    但二战后,加拿大就不行了,被自己的邻居狠狠的搞了一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批布轮式轻机枪才是真的重要,作为主要采取运动战的我军来说,即便是马克沁重机枪也算是重武器了,很多时候还搞不到。作为在步兵作战中极其重要的火力支柱,轻机枪就是最至关重要的,捷克式毕竟是一款生产较早,火力持续性较差的机枪。
    感觉英国人应该拯救一下刘易斯轻机枪,采用弹盘供弹的刘易斯机枪,火力持续性很强,但其因为冶金和设计的缘故,属于过时的轻机枪。但因为敦刻尔克的撤退,很多仓库内被放弃的刘易斯被翻了出来,加上这款机枪本身的优秀,能适应多领域的作战任务。
    这么多机枪肯定不是装备自己的,叶凡有自己的打算。
    半个月之后,榆树岭的154团驻地前来了一批车队,正是叶凡和虎子回来了。
    由于获得了正式的番号,这段时间154团的人数也达到了1500多人,为了这一千五百多人的吃喝拉撒还有弹药补给,梁远是跑断了腿,如今的情况大不如前,入秋以来小鬼子跟发了疯一样收缩兵力,囤积粮食,都让人感觉到了小鬼子在冬天要有大动作。
    而如今154团也按照如今我军的编制进行扩编
    1939年编制(主力团、基干团、地方团)
    1937年红军部队整编为八路军,下辖3个师6个旅12个团编制,当时12个团编制是国军的标准团编制,后来慢慢形成主力团、基干团、地方团的区分。
    八路军在改编之初,每团辖3个营,每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部设参谋处、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团直属队还有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辖1个电话班、1个徒步通信班、1个骑兵班),全团人数近3千人。
    主力团:主力团是标准团建制,下辖3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有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外加团部直属,全团共3000人左右。
    基干团:基干团是以主力团为基干,所有主力团的副职变成正职为框架组建的新团,副团长为团长,副营长为营长,副连长为连长,副排长为排长。基干团建制与主力团一样,但是兵员不足,所以当时基干团普遍1000人左右
    地方团:地方民兵组建的团,这种团通常人数500左右
    但以李云龙的独立团和新一团为例,他们是正常的基干团,这类团基本是为了训练和快速扩充部队而准备的,后期孔捷的新二团就属于基干团扩编而来。而叶凡的农一团就是地方团,他们吸纳了不少地方民兵和县大队,重新形成战斗力。
    而这类团很少配发武器,基本靠自身缴获,我军一贯的政策就是缴获归公,现在还有很多部队都有留着好苗子和好东西的传统,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而为了快速发展队伍,出了主力团,地方团和基干团的武器装备和缴获,是不用上交的。
    所以李云龙能有很大的自主权进行发展,而如何区分部队呢?
    除了番号和人员兵力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重武器,由于我军的主要武器装备来源是缴获,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看他们团在招兵的时候有没有九二式重机枪就行了,这是我军最常见的重武器,像九二式步兵炮,坂田一个联队才十几门,山崎大队更是一门没有,加上鬼子有破坏武器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最常见的缴获就是九二式重机枪。
    到了1942年,我军又重新划分编制(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
    针对八路军部队多次分兵发展,1942年八路军进行部队统一整编,把团一级分为甲、乙、丙三等。
    甲种团:3个营9个步兵连,全团2000人;
    乙种团:2个营、6个步兵连,全团1200人。
    丙种团:6个连,全团900人。
    1943年编制(大团,小团)
    为了应付日军的大扫荡,确保部队的灵活性,八路军采用团直辖连的编制,也就是团直辖5个连的小团编制,当然为了确保部队的战斗力也组建了正规大团。
    大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全团标准2500人。(标准团)
    小团:团直接辖5个连,全团标准1000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八路军再次调整编制,小团恢复了营一级建制,扩充为标准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