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皇宫的植物都成精了

第99章 公主

    
    霍衍之犹豫了足足一炷香,拿不准该不该暂时瞒下此事,考虑过后,却又推翻了这个想法。
    很快,他就为自己的英明感到欣喜了。
    因为,吐蕃新王不仅给宫里送来了密信,那信使身上还带了第二封信件,一出宫就调头去了大榕树巷子。
    止薇看着手里的信纸,直接被上头的巨大信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还没消化完自己亲爹可能另有他人的大料,她亲娘就给她送上了一份更大的惊喜!
    一个更加位高权重的后爹!
    止薇原本并不知道此事,霍衍之心里有着小九九,没跟她提过,但她在大榕树巷子住了这些时候,锦绣早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给自家姑娘交了底。
    不得不说,当时听锦绣提起时,她终于在心里将骁郡王和某个寡、妇的韵事对上了号,觉得世事巧合得有些荒谬。
    大齐民风不算太保守,寡、妇再嫁很常见,止薇也不愿意娘亲从青春少艾时守寡到死,对后者的第二春乐见其成。
    可,这第二春的对象若换成当朝王爷,就太夸张了些。
    虽然止薇对自家娘亲的品貌很有信心,但看事情也很实际,几个月前还听了不少勋贵圈子对骁郡王追求苏氏一事的批驳之声,便觉得这多半不能成。
    谁能想到,如今竟会是这么个结果?
    “骁郡王是个好人,从前都没仗着权势逼迫过夫人什么。如今,既然他已将夫人娶过门,这事就是板上钉钉了,夫人应该也是心甘情愿的。”
    锦绣笑着念了句阿弥陀佛,说道:“也不晓得中间到底出了什么事故,夫人从蜀地出发来京,最后竟兜兜转转去了吐蕃,还跟王爷碰上了,真是侥天之大幸啊!”
    止薇心思浮动,忍不住阴谋论了下。
    娘亲失踪,总不会就是那位王爷搞的鬼吧?
    吐蕃信使来时也不知道那位半路出家的“吐蕃公主”就在大榕树巷子,送信时,还被四面八方的防守吓了一跳。
    他虽然是孤身入城打头阵,但非常灵敏,嗅出了某种意味,连忙给止薇卖好。
    止薇从这人的恭敬态度中看出了不少东西,比如说,最重要的一条,她娘亲这个王妃的位置应该坐得很稳当。
    因为,吐蕃使臣拜见完皇帝当天,就跑到止薇跟前献殷勤了。
    这些人出发前可是被耳提面命过的,此次前来大齐,主要目的是把新公主捎回吐蕃去,跟大齐皇帝联络感情还在其次。毕竟,他们本来就是亲戚兼盟友,彼此间信任都有一些,没什么可特地表现的。
    为了表示尊重,使臣甚至把止薇给请到了驿馆里住着,衣食住行都尊以公主礼,态度极为自然,仿佛他们并不是来大齐讨公主,而是带着个公主过来出使似的。
    止薇对这种身份的变幻受宠若惊,却也没拒绝使臣的好意。
    她很想见到娘亲,不管她如今时何模样、身份,她相信,她们之间的亲情纽带没有断。否则,她就不可能有这份待遇了。
    绛雪、文竹对这神来一笔的转折也感到十分震惊,尤其是略知内情的绛雪。
    她暗自决定,坚决不能把陛下压下苏氏失踪消息一事告诉姑娘,秦国公那天嘀咕的话她也全忘了,死都不能往外说!
    两人忍不住在私底下商量,若止薇真跟着吐蕃使臣回吐蕃了,她们该怎么办?
    按理说,她们是陛下的人,可给了止薇姑娘,后者就成了她们的正经主子。
    一奴不事二主,实话说,近段时间以来,瞒着姑娘给陛下通风报信,这事做得确实不大地道,她们心里都还在过意不去呢。
    一番讨论过后,二人达成共识。
    她们现在是顾不上远在“天边”的皇帝陛下了,只能紧着近在眼前的止薇了。
    即便止薇要回吐蕃去,她们也得老老实实跟着去,否则,若止薇一去不回,陛下非扒了她们的皮不可。
    吐蕃使臣队伍里多了个公主这事,京中的勋贵圈子也都听说了。
    可,没几个人敢主动上门拜访。
    一来,皇后丧期还没过;二来,前阵子疑似发生了一起宫变,连太后都远走出京。
    即便知道骁郡王翻身变成了吐蕃新王,但京城勋贵向来自恃颇高,哪里看得起外邦的君王公主,兼之人心惶惶,更没心思串门看热闹了。
    止薇这位新公主也轻易不出门,神秘得很,没什么人见过她的真容。
    截至新年大宴前,真正见过“吐蕃公主”的人除了山蛮使臣外,就是秦国公了。
    秦仲光听说此事时还不以为然,只道骁郡王得了造化,可没两天,他就从霍衍之口中得知了真相。
    霍衍之看的清楚,当时,他这位岳丈的脸色可谓是精彩纷呈,比调色盘都要五彩斑斓。
    他隐晦暗示了几句,便大发慈悲,将其打发走了,让他独自去舔/舐内心的伤口。
    秦仲光呆呆地出了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本以为,苏氏独身多年未再嫁,或许也是在默默等他,等着他和她们母子三人团聚。
    如今,一切都变了!
    要是苏氏嫁了个平民,或许他还能做点什么,但,他敢打吐蕃王妃的主意吗?
    陛下话里的暗示,他听懂了,是希望他争取将止薇留下来,不要去吐蕃。
    秦仲光自然也愿意这么做。
    他忧心忡忡地去了驿馆,止薇的态度却很冷淡。
    无奈之下,他只得觐见皇帝,建议把宋止戈调回京来。
    霍衍之犹豫了下,没答应。
    北疆战事未平,因为一己私欲,擅动兵马,这可不是明君之举。
    大年初一,宫里照例办了个新春大宴,诸多王公大臣及家眷命妇都可入宫列席。
    然而,因为冬月里发生的系列大事,这个新春自然是不可能大肆庆祝的了。
    虽然不如往年喜庆,但,该有的规矩礼节却也没少。
    “滞留”在京的山蛮使臣和吐蕃使臣都接到邀请出席,止薇这个新鲜出炉的吐蕃公主自然也不例外。
    止薇刚进场,就觉得四面八方的探究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她脸色微红,手心都出了层薄汗,只能庆幸,自己今日一身吐蕃装饰,头上顶着的金冠将她小半张脸遮得严实,给她添了不少安全感。
    吐蕃人喜爱金银,无论贵族、平民,都喜欢把自己往富贵荣华的方向打扮。
    止薇这一身已经算是精简过来的成果了,但相比大齐女子,还是十分华贵显目。
    尤其是那身金线绣的锦衣,在阳光底下简直能亮瞎人的眼。配上描绘得体的妆容、明艳大气的眉眼,登时就将命妇们的眼神吸引了过去。
    家中有女眷在后宫的那些格外紧张,开始担心,这位番邦公主是不是来和亲的。
    勋贵里没成婚的适龄男性开始浮想联翩,觉得皇后刚刚薨逝,也许皇帝会为了面子不纳美,而把这位番邦公主赐给他们。
    宴席开始后,众人心里齐齐一凉。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高坐主位之上的皇帝陛下虽然表情克制,但眼神没少往吐蕃公主那个方向瞟。
    众人大恨,更是没好气地剜了止薇好几眼。
    看久了,其中一两人心里就开始嘀咕:“这吐蕃公主怎么看着像是有几分眼熟呢,奇怪!”
    信王一连接到霍衍之好几个眼神暗示,心里苦笑,只能端起酒杯遥敬吐蕃使臣。
    “贵国新王继位,又和我国有联姻之仪,实乃太平之兆。贵国公主国色天香,秀外慧中,若是能与我国再结秦晋之好,两国亲如一家,岂不美哉?”
    止薇端着的客套微笑瞬间凝滞,美目一扬,视线便落在了那人身上。
    像是心有所感般,那人也微微侧头看了过来,嘴角扯得紧紧的,仍是那副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模样,可眼底分明多了些笑意。
    止薇暗骂一声,垂眸装聋。
    反正她就是个花瓶,联姻这种事不可能三言两语就定下来,使臣也没有决策权力,她压根不用担心。
    果然,使臣们纷纷露出为难之色,委婉地表示,事关重大,他们需要向吐蕃王请示。何况,他们家公主过来并没打算和亲,只是仰慕齐国大国气象,来此游玩罢了。
    王公大臣们愣过织好后,心里纷纷开始骂娘。
    女眷们心明眼亮,看出这是信王在替皇帝开口,免得堕了皇帝英明。
    瞧瞧,吐蕃这么个小国,居然给脸不要脸,莫不是以为自家的公主有多尊贵不成?
    男人们有看得清的,便骂这信王果然会摸皇帝的脉,这个马屁拍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了。
    也有不明就里的误以为,信王这是看上了吐蕃公主,在演绎现场版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
    只可惜被使臣回绝了,也不知这么个娇滴滴的大美人最后会便宜了谁。
    坎雅当即跳了出来,也端起一杯酒敬信王,将他那番话变了变,如法炮制地来了个直白的“求婚”。
    这下,王公大臣们不止是发愣了,有人没忍住笑出声来,有人吓掉了手里的酒杯,一个个跟见了鬼似的,盯着坎雅看。
    止薇也好奇瞄了坎雅两眼。
    不料,后者却对她没甚好感,直接恶狠狠瞪了回来,转过头去,看信王时又换了一副模样。
    信王头疼不已,好一番折腾才把坎雅请了下去。
    这次宫宴让众人看清了些许形势。
    比如说,年前突然离宫、连过年都没出现的太后,今后只怕难在京城再见到她了。
    又比如说,信王之前不声不响,这一年替皇帝办了几件差事,连次辅都给一锅端了,果然深得圣心,今后得多巴结着才是。
    再比如说,吐蕃公主还真有可能入宫,得给宫里的外甥女、侄女们赶紧送信才是。
    没两天,最后这条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后宫。
    反应激烈者寥寥,原因很简单,她们都快忘记皇帝长什么样了,多来个公主不公主的,对她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淑妃、温美人等人闻言,只愣了片刻,又喊人将小皇子/小公主抱过来逗趣了。
    能平常心对待的人到底还是少,主要都是那些有子万事足的妃嫔。
    有些人不甘寂寞,娘家又有些本事的,便在暗地里出了手。
    在驿馆遭遇了几次莫名其妙的“投毒”、“醉汉”之后,吐蕃使臣脸色黑如锅底。
    再加上纷至沓来的拜帖、请帖,止薇也是不堪其扰。
    好容易熬过正月十五元宵,她跟使臣商量妥当,竟悄悄连夜出了城。
    等驿馆的人发现时,里头只剩下半数人马,和绛雪这个留下来收尾的代表了。
    于是,这日的王德喜又擦了半日的御书房地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