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

67-72

    
    第六十七章:秋意正浓
    宝哥一听有吃的,就乖乖的退到一边,来找丫丫玩。【无弹窗..】
    娟姐比较懂事,在院子里找了一个棍子,坐到赵家大娘边上,有模有样的敲着芝麻。她领着宝哥回西厢房看小小。
    晚上的时候,于氏和娟姐做饭,丫丫看宝哥和小小。这边赵老太太把敲打好的芝麻用簸箕扇去一些碎皮子,赵家大娘把芝麻秸秆拿出去去堆好,然后用细筛子一遍一遍的筛赵老太太扇好的芝麻。
    场院二遍谷子也打完,扬完场的谷子堆在场院,赵家大爷和丫丫爹已经搬出来鼓风车,正要吹谷子。
    丫丫爹装仓,赵家小叔摇鼓风车摇柄,赵家大爷装粮食。有时候赵家大爷忙不过来,丫丫爹就过去帮忙。
    今天的活计累,赵老太太让晚上做玉米饼。于氏又把中午剩下的鱼和豆腐加了茄子,豆角,土豆一起乱炖。
    天是真的凉了,吃过晚饭回去需要烧炕,要不晚上睡觉都有可能冻醒。这边丫丫坐在炕上哄宝哥,丫丫爹和于氏一个拿柴火一个刷锅填水烧炕。
    谷子和芝麻弄完,剩下的还有大豆、高粱、还有地里没割的荞麦。大豆和荞麦直接用磙子连着秸秆压,就能把豆子和荞麦给压出来。
    一大早吃过饭,赵老太太就吩咐这一天的活计。赵家大爷和小叔留在家里打大豆和扦高粱打高粱,丫丫爹套车,赵老太太几个去山上把荞麦割回来。
    临走又吩咐赵家大爷挑着好的高粱穗子留种,明年好接着种。s3();
    丫丫和娟姐还是留在家,一边看孩子,一边准备中午的饭菜。
    这时节家家户户正是打谷子或者上山割荞麦的时候,人口多的分成两帮,人口少的只能捡紧要的。一般荞麦熟了之后都是着急割地拉回来,若是荞麦粒熟的太透,掉在地里,那粮食就糟蹋了。
    丫丫院子门前屋后又好几棵杨树柳树,这几天树叶子落的满地都是。真是一眨眼秋天就到了,燕子成群结队的往南飞,家雀也没了踪影,只剩下一棵棵光秃秃的树干。
    秋天的云显得更加飘渺,红色的火烧云最是常见,通红一片的挂在天上。
    荞麦割回来也是先堆在场院,等着倒出时间来好打场。两天时间终于把山上的地割完,丫丫爹用了半天套车都拉回来了。
    赵家小叔在家待了两天,赶着回县城赶工,临走赵家大娘好个嘱咐,让他多看看华哥。华哥学业累不累,吃的好不好,还缺什么都让他往家里稍个信,别让家里人惦记。
    庄稼收回来之后,赵家大爷就出去做工,家里留着丫丫爹打场收秋。
    家里的菜园子趁着霜下来之前也要下架了,白萝卜、大白菜、土豆、南瓜、冬瓜、地瓜、茄子、豆角、辣椒、黄瓜都是要该摘的摘,该挖的挖,收回来。
    赵家有个地窖,一到这时候,赵老太太都会先把地窖好好收拾一下,然后再把下架的瓜果蔬菜挑着新鲜的放进地窖。也要留出一部分该晒干的晒成干,该腌制的腌制。
    南瓜、冬瓜、地瓜、土豆这些是全部放入地窖的。
    白萝卜挑几个放入地窖存着,等冬天的时候可以吃新鲜的,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晒干和腌上。大白菜也是,白菜可以腌酸菜,也可以晒成白菜干,白菜干杀猪的时候做成杀猪菜,很是好吃。
    茄子豆角辣椒之类的,留出一部分最近这段时间吃的,其他都是晒干。
    丫丫哄睡小小,就去菜园子看大家摘茄子的摘茄子,挖土豆的挖土豆。宝哥抱着一个黄瓜吃的正香。
    赵老太太来回的把之前系上红绳,留种的蔬菜单独的放起来。黄瓜、辣椒、土豆、地瓜、茄子、豆角是着长的好的,单独放着,留出种子来,明年接着种。
    后院菜园子周边种的葵花现在也都熟了,赵家大娘用镰刀把葵花头削下来,下心的放入袋子里。然后把葵花秸秆放到,一个一个的成堆放在边上。
    也有花生,先把花生秧拽出来,拽出来的花生秧带着一大堆花生在上面,然后周边没带出来的花生,在一个堆一个堆的找找。
    下架菜园子比上山割地要轻松愉快的多,看着满满的一袋袋一筐筐蔬菜瓜果,心里很是充实。
    这个冬天有菜吃了。
    下架的蔬菜趁着新鲜就洗洗腌上或者晒上,晒上几天的太阳好了之后,就收起来放入地窖。
    这边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两个在菜园子把各种蔬菜瓜果摘完之后,需要把各种秧子也都收拾干净,该扔的扔掉,有毛驴或者猪能吃的,就放入猪圈或者驴圈。
    空出来的地也是要用铁锹翻一遍地,再把各个菜席子好好归置。等着过冬,等明年开春再翻一遍地,种上新菜。
    赵老太太拿出菜刀和菜板,让娟姐和丫丫先把萝卜洗出来,她要切一部分晒干,一部分直接腌上的。
    去年腌制萝卜、酸菜、辣椒的坛子也都拿出来,用水又冲洗了一遍,放在边上。
    晒干好弄,只要洗完切成细细的条,放在盖令上,到时候端到房顶上晒。如果放在院子晒,家里养鸡,会让鸡给糟蹋了。
    丫丫帮着洗了一会,就回去看小小。大家忙了一个上午,菜园子下架的差不多,中午的时候趁着日头足,贪晌把要晒干的菜都切好晒上了。
    腌菜也腌上一部分,只酸菜还没腌,赵老太太说下午腌酸菜,腌上酸菜家里的菜就算收拾妥当了。
    中午趁着花生新鲜,于氏做了盐水煮嫩花生,让几个孩子当零嘴吃。
    下午腌酸菜也不着忙,大人都在家,丫丫得了不少空闲。当丫蛋还有丫蛋二哥,隔壁小二叔还有青姐严哥过来叫娟姐她们山上玩的时候,丫丫一问于氏,于氏嘱咐了几句就让他们出来了。
    严哥悄悄的拉着丫丫边上,说悄悄话,“丫丫,你从你家拿点东西,我们山上生活做饭去。”
    ??
    “丫蛋她二哥拿来火石还有盐、花生,”严哥伸出小手一个个的数着,“小二舅从家里拿了地瓜土豆,我和青姐偷着拿了杏干还有黄豆。”
    原来是偷着去野炊啊。
    丫丫弄明白了之后,左右看了看,拿点什么呢?
    刚刚收进去的瓜子是可以拿点的,还有种的晚的玉米,现在还不是太老,是可以拿着用火烤着吃的。
    不过没肉,要是有肉的话,倒是可以拿点过去烤烤的。
    丫丫正想着,“我还拿了弹弓,要是能打下来家雀,我们就有肉吃了。”严哥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他的小弹弓,拿在手里还比划比划。
    哈哈好吧。
    有了主意,回到西厢房,换了耐脏的衣服,又找来个小袋子,然后悄悄溜到地窖。
    偷摸着做才有意思,要是和大人张口要来的话,乐趣就少了很多。
    她从装葵花的袋子里挑出一个个头不大不小的葵花,然后把瓜子扒下来装进袋子里。又翻出装玉米的袋子,挑出两个看着还嫩的玉米装进去。
    蹑手蹑脚的爬出地窖,把袋子放在身后,“娘,我出去玩了。”然后顺着墙边出了大门口。
    于氏看了她一眼,“自己小心点,帮着你娟姐看着宝哥,别磕这碰着的。”
    丫丫应下就和几个小孩子跑着出了大门口,“丫丫你拿的什么,拿的什么?”
    刚一跑远,大家都围过来看丫丫袋子里拿的什么,“瓜子还有玉米。”
    娟姐和宝哥两个一愣,“拿这个干嘛?”
    “我们去山上做饭吃,”丫蛋二哥是这几个年纪最大的,“我带了火石和盐,大家都带了吃的,我们在山上生了火,好烤着吃。”
    说完大家把各自从家里偷着带出来的吃的都拿出来,放在一个大的袋子里,小二叔一个人背着。
    “我还带来弹弓,到时候我们打鸟,好吃肉。”严哥顺手在地上捡了几个石子装在兜里,“我装了一兜子的石子,就等着打鸟呢。”
    “我也带了弹弓。”丫蛋二哥的弹弓比严哥的大,用的石子也是稍微大一点的石子。
    “我弹弓昨天个坏掉了,我爷在家给我做新的呢。”小二叔现在没有弹弓,不是很开心。“不过我可以抓蚂蚱稍来吃。”
    大家说说笑笑的往山上走,现在山上的人不多,家家差不多庄稼都收回去了,正在家打场。
    找了一块空地,丫蛋二哥和小二叔年龄最大,对野炊也最是熟悉。“我在这里挖坑,”丫蛋二哥指了指,“二小和宝哥严哥找柴火,娟姐青姐把咱带过来的东西好好弄一弄,丫蛋和丫丫太小了,就在边上看着吧。”
    说完自己就找了一块石头,在地上凿了几下,就开始用手扒坑。
    宝哥抱回来一把树叶子草叶子,严哥手里拿着的是小树枝,小二叔大的是大一点耐烧的树杈子。
    拔好的坑丫蛋二哥放了几个地瓜和土豆在底下,用土埋上,然后放上柴火,用火石点着,架上木头一会就着起火来了。
    “二小咱把附近都弄弄,可别倒时候分一吹火着过去。”说着就把火堆旁边容易点着的干树叶什么的扔到火堆里,或者用土给埋上。丫丫几个也过去帮忙,现在山上地里庄稼秸秆,或者庄稼叶子的满山都是,一不小心失了火就不好了。
    都弄好之后,大家围着土堆坐着,没人拿点东西用火烤着。不管熟不熟,看着能吃了,大家就往嘴里吃。丫丫也不顾忌,跟着小孩子们一顿胡吃。
    土里埋着的地瓜和土豆时间差不多了,就把火先拿到一边,把土拨开,把地瓜土豆用树枝子扒拉出来,又放上新的埋进土里。
    小二叔用树枝碰了碰地瓜,看着软和了,“熟了,这么软了,闻者就香的。”
    等地瓜土豆稍微晾凉,大家一人一块的分这吃,给你撕一块这个,再吃一块那个的。地瓜和土豆都是新挖出来的,加上这火烤的也好,吃的又香又甜的,很是好吃。
    大豆和瓜子是埋在火堆边上的石头那里,丫蛋二哥偶尔用棍子翻翻,两边都烤熟。
    丫丫拿出两个玉米,让小二叔一个掰成三段,一共六段。
    把玉米插在树枝上,然后分给宝哥,严哥,青姐,娟姐,丫蛋,自己留一块放在火堆上烤。
    不一会香味就出来了。
    偶尔有几只家雀或者还没飞去南方过冬的燕子飞过,严哥和丫蛋二哥两个就赶紧起来,把弹弓装上石头,有模有样的对着射。
    不过弄了几次,一只也没有射下来。
    玉米吃完之后,几个男孩子就开始各处的找蚂蚱,要烤来吃。几个女孩子别说吃蚂蚱了,就是抓蚂蚱都不敢,丫丫也不敢,只蹲在火堆旁边吃严哥和青姐带过来的杏干。
    杏干是小姑家门前的那棵家杏树晒成的杏干,现在的杏干正是好时候。等入了冬,虽说也好吃,但是多少还是少了杏的新鲜味,现在的杏干她吃着倒是比杏子好吃的多。
    几个抓了几个蚂蚱,开始各种惨不忍睹的拿在火上烤,丫丫几个看不过去,拿着瓜子和豆子换了一个别的地方待着去了。
    带了不少的庄稼,大家吃一会玩一会的,倒是都吃了,一个也没剩下。
    家雀是一个都没打下来。
    熄灭了火,把剩下的柴都放的老远的,又把火堆埋了好多土,大家这才放心的下山回家。
    此时天已经傍黑,顺着山路下山,看着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烟筒里冒着烟。今天没风,炊烟直直的上,一条一条的挂在天上。傍晚的夕阳映着天空红红的一片,天蓝的透明,云也白的不真实。
    第六十八章: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个下午吃了好多东西,丫丫晚上稍微吃了点就放下筷子了,吃不下了。【..】
    于氏看了眼,“不吃了?”
    “饱了?”说着她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圆鼓鼓的,最近是真的胖了,有时候她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脸胖的肉皮子都绷着。
    于氏也不多说,虽说瞒着,但是下午的时候一个个藏藏捏捏的,大人也都知道几个娃子上山烤东西去了。赵老太太看着没拿多少东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到,于氏和赵家大娘就更没训三个孩子了。
    下午吃的乱七八糟,生的熟的,晚上肚子就有点难受。
    “下午的时候胡乱吃的吧。“于氏点了煤油灯,“想去茅房不?”
    丫丫摇摇头,就是肚子有点疼,可能在山上吃进风了,有点凉。
    “娘给你倒点水,暖暖就好。”说着于氏倒了碗水放在丫丫被子边上。
    趁着还热乎,赶紧喝了,暖和一会就好了。
    水是温的,并不热,丫丫喝了几口赶紧好了点。
    “在被窝里好好躺着,这秋头子大半夜的别着凉。”于氏看丫丫躺下,又给她掖好被子,这才睡下。
    喝过水后,丫丫睡的踏实多了,一早于氏也没叫醒她,等她睁眼天已经大亮。小小正睡在离她不愿的地方。
    “睡醒了?”于氏一进屋看丫丫已经醒了,在被窝里赖炕,“醒就起来了,这都大亮了,娘都干一早上活计了。”
    “肚子还疼吗?”于氏把丫丫拽起来,把捂在被窝里的衣服拿出来,让她自己穿。于氏一边把被子褥子叠起来,放在被垛上,一边问她。
    “不疼了娘,好了。”
    “不疼就行了。”于氏把被子叠完,又拿起笤帚把炕扫干净,“以后吃东西自己注意点,再不能在山上胡乱吃,吃一肚子风,难受一晚上吧。”
    丫丫应下,打算下地去主屋吃饭,一早起来饿的不行。
    “在炕上坐着吧,娘早上把饭菜给你端这屋来了,在咱家外屋锅里热着你。”于氏一边说着一边掀门帘到外屋,“你别下来了,在炕上等着,娘给你端上来,你吃一口。”
    “娘,你们还干嘛呢?”丫丫看于氏忙忙碌碌的给小小喂奶换尿戒子。
    “荞麦还没打呢,你爹在打场,趁着没雨,今天把荞麦打出来。”
    “吃完了自己端下去,把碗洗了放好,娘去场院帮你爹打场。”
    丫丫乖乖的应下,正吃着,娟姐和宝哥也下来了,“丫丫我早上过来你还睡着呢,我二婶子说你昨晚肚子疼没睡好,让你多睡会,就没叫醒你。现在肚子好了吗?还疼吗?”娟姐关心的问。
    知道她已经不疼了,娟姐才放心。宝哥要脱鞋上炕,娟姐帮着把他鞋脱了,又给他抱上炕。
    “我大娘呢?”
    “说是前营子有户人家生孩子,半夜就把我娘叫过去了。”娟姐,“当时我在睡觉没大听清,说是孩子不好生,让我娘过去。”
    古代生孩子全是靠母亲自身体质和运气,加上稳婆帮着忙,孩子大多都能生下来。若是不好生,别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唉。s3();
    “咱奶做啥呢?”丫丫发现她最近老爱打听事,啥事都想打听打听。
    “奶做芝麻盐子呢。”宝哥听到了,转过头来应话,“可好吃吃。”
    “你个小馋猫。”娟姐不由得也笑笑宝哥,“咱奶压芝麻盐子呢,刚宝哥在主屋,吃了一口。太咸了,咱奶没让多吃。”
    弄完荞麦家里的庄稼算是都弄好了,各个秸秆丫丫爹也都是捆绑好,整齐的堆着。在场院倒出来一块空地,丫丫得套上车和于氏两个用来两天把苞米秸秆拉回来。
    这个秋算是收好了。
    收好秋,丫丫就有了空,于氏坐着家里的活计,再看着小小就好,不用她帮忙。
    得了空,几个小孩子就攒到着去山上摘酸枣,现在酸枣熟了,正是摘酸枣的时候。
    村里就这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其他比娟姐他们大一两岁的孩子都小大人的模样,不是在家帮着干农活,就是在家缝缝补补,不大爱出门了。
    娟姐、青姐、丫丫、丫蛋、还有小二叔和丫蛋二哥,几个正是淘气爱玩的时候。
    一早和于氏打过招呼,几个孩子就风风火火的上山摘酸枣。酸枣可放的住,一直吃到明年开春都行,算是家家过冬的零食口嘴。
    摘酸枣大家拿的都是缝的布袋子,摘完的酸枣放进去,回家也不用在?意粒?苯臃旁诓即?泳托校?敕哦嗑镁湍芊哦嗑谩
    一路上山遇到几个捡粪的老爷子和捡柴火的人。粪对庄稼人来说是种地的必不可少的,但是都不够用,所以当空闲的时候,就有老爷子背着个背篓,手里拿着长铲子,把牲口的粪便拾起来放在粪篓里。
    现在人都在家忙,捡粪的人还少,所以现在一个人能捡很多。等大家都忙完捡粪的人多起来,每个人就捡不到这么多了。
    捡柴火也是,树上落下的树叶子,树枝子,用耙子聚到一起,然后装进大布袋子里。树枝子单独放着,捆成一捆捆的拿在手里或者扛着。
    指着庄稼的秸秆过一年,肯定是不够烧的,每年忙完,大人都会抽出时间来上山捡柴火。
    有的人家柴火能捡到大年三十。
    山上的酸枣树离的比上次摘耨里的地方还要远上一段路,是在一个沟沟里面。丫丫还没去过,不过听,那里酸枣树最大,现在别人肯定都还没去摘,那些酸枣肯定全是我们的。
    小二叔猜的没错。
    丫丫在沟外面走了一会,一进到沟里,就看到沟两边全是枣树,枣树上挂着红红的酸枣,有的还泛着青边,但是也能摘下吃了。
    几个人都高兴的直奔枣树过去。
    娟姐拉着宝哥,枣树上的刺可比沙棘和耨里上的要大的多,要是一不小心碰到可不好。“宝哥你别乱跑,跟着我和丫丫,枣树上全是刺,咱在地下摘,不去沟沿上面摘。”
    底下的枣树也是一片一片的,足够摘的了。
    丫丫摘了一个酸枣,尝了尝,甜酸甜酸的。丫丫掏出小布袋,估计这个小布袋能装满呢。
    一边吃一边摘,大一点淘气的男孩子专门去沟沟沿沿的地方摘,底下容易摘的地方他们看都不看一眼。
    娟姐领着宝哥,青姐拽着严哥,丫丫和丫蛋两个一起,小二叔和丫蛋二哥早就爬的老远。
    枣树是成片铺在山沟子两边的,一直延伸到沟里老远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放眼望去,一片全是红彤彤的酸枣。
    随着酸枣摘的越来越多,丫丫人一直拿着布袋子,碍事不说手也有点酸。和丫蛋两人一商量,她俩把袋子放在底下,两人把摘好的酸枣放在口袋里,口袋装满之后,再把口袋里的酸枣倒在袋子里,这样就不用一直拿着袋子了。
    然后再一点点往前挪袋子。
    酸枣太多了,大家都可劲的摘,恨不得把这里的酸枣全给摘回去。
    等到已经晌午,日头老高了,丫丫摘了满满一布袋子,然后几个兜子都装满,吃的也够够的了,这才作罢。
    其他几个袋子也装的满满的,口袋里也都装满,这才往家里赶。
    满满一布袋子酸枣,背着还挺沉。加上路程又远,大家就走一会歇一会。把酸枣袋子放一边,几个男孩子也不嫌累,跑着在沟里捡石子,专挑那种磨的溜光锃亮的捡,看着好看。
    丫丫几个干脆就坐在地上,手边附近有好看的小石子也捡着玩。
    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加上路远,等到家的时候,大人们也没等他们,早就吃过饭了。
    “可回来了,”于氏看他们几个一人背着一个袋子,大的小的,跌跌撞撞的进了家门口。“快放着吧,一会我拿回去。”
    “咋摘这么多酸枣,拿不了这么多就少摘点。”于氏一边数落一边把几人手上的袋子接过去。
    “娘,咱中午吃啥呀,我可饿了。”丫丫虽说早饭吃的晚,但是走了这么远的路,又过了饭点,饿的肚子都叫唤了。
    “我也饿了。”宝哥连忙表示同意,“我早就饿了,肚子都没饭了。”说着还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
    “你们几个呀。”于氏被弄的哭笑不得。“给你们留饭了,锅里热着呢,一会二婶给你们放桌子吃饭。”
    中午吃的是玉米饼,炖的茄子土豆,还有芝麻盐子。
    丫丫几个每人吃了两三个玉米饼,茄子土豆也吃的精光,菜汤每人也都分了点,沾着玉米饼吃光了。
    下午的时候开始变天,云忽的一下子就把天给盖住了,这是要下雨了。
    秋雨不比夏天的雨,夏天的雨是哗哗的一阵阵的大雨居多,秋雨多是哗啦啦的细雨飘着,夹着凉风。
    一场秋雨一场凉啊!雨还没下,挂着风,凉意就有了。于氏给丫丫找出来意见褂子披上,又让丫丫换双厚的袜子,又把屋外不禁淋雨的家伙式都收起来。
    “也不知道你小姨小舅两个把庄稼都收回来没有。”于氏站在房檐下,看着这雨马上是要下起来了,有点担心娘家的弟弟妹妹。
    “娘,你不用担心,”丫丫安慰于氏,“我小姨和小舅肯定收完秋了,上次不是给我老姑夫稍信了吗。”
    “哎,哪有不担心的。”
    正说着雨点就一个一个的落下来了,赵老太太也站在主屋的门口看着外面。丫丫爹把毛驴牵进驴棚,毛驴一直拴在外面的一块空地上,下雨了丫丫爹赶紧牵回来。
    “这场雨下午就要准备过冬了。”
    丫丫爹一进屋和于氏唠着嗑,“我刚和咱娘说过,咱家的活计忙的差不多,明天这雨要是停了,咱套车去趟南上你娘家看看两孩子去。”
    丫丫爹知道于氏一直担心,收秋虽说没说过,但是心思总是挂念着。这不家里里外的活计都弄好了,和自己娘说过两日去媳妇娘家看看,自己娘也应下了。
    “咱娘没说啥?”于氏没想到丫丫爹还算有心,知道自己惦记娘家,一忙完就赶着过去看看。
    “咱娘没说啥,今年苞米种的少,秸秆咱们三户都烧火,肯定不够烧,要早点回来趁着这几日柴火多,好捡柴火。”
    “没说能在娘家待几天?”柴火每年都不够烧,老屋子、老大家家上自己家,冬天三个灶坑都得烧,今年玉米高粱秸秆少,肯定更是不够。
    “娘没说,就说早点回来。”丫丫爹想了想,“去一次肯定得把南上那边弄完,帮着打场,拉架杆,都得弄好咱再回来。”
    于氏点头,转头对丫丫说:“明个雨停了,娘和你爹去南上你小姨小舅家,这次得把小小也领着,估计得待几天。你晚上去你奶屋子里住,听你奶的话,帮着你奶干活知道吗?”
    于氏嘱咐丫丫。
    “我也跟着去不行吗?”丫丫也想跟着去。
    “这两天要捡柴火,你跟着你奶,多少也能捡点。”于氏把丫丫抱上炕,“你爹和我都不在家,丫丫现在能干了,就在家忙着爹娘多干点好不好?”
    好吧,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只能答应了。“好吧。”
    第六十九章:霜降摘柿子
    一早丫丫爹娘就收拾好,抱着小小回南山的娘家,临走于氏把丫丫叫醒,让她别睡过,早些起来去后屋看赵老太太有啥需要帮忙的。【最新章节阅读..】今天可能要跟着赵老太太一起去山上捡柴火,嘱咐自己早些起来,别让赵老太太过来叫。
    丫丫应下之后就睡的不踏实,不知道是屋里只自己一个人有些害怕的缘故,还是其他的。看着差不多,她就起来去了后屋。
    刚到院子门口,就看到赵家大娘从大门口回来了。看是很是疲惫,心情看着也不是很好。
    “大娘,这么大早你怎么在外面回来。”
    “大娘办事才回来。”赵家大娘一看说话的是丫丫,也正要去主屋。
    两人一起往主屋走,赵家大娘走在前面,她看赵家大娘好似累的不行,话说的也蔫蔫的,她也就没多问。
    会不会是娟姐昨天说的,她娘一大早就去给人接生,现在才回来吧。看赵家大娘的样子不是很好,不知道那户人家的大人孩子怎么样。
    赵家大娘先进了主屋,看赵老太太正在做饭,“娘,你放着吧,我洗洗做饭吧。”说着就往洗脸盘接了些温手,打算洗手。
    赵老太太一看赵家大娘回来了,“才回来?”
    “孩子生是生下来了,不过没留住。”赵家大娘一边舀温水放洗脸盆一边洗手一边说,“大人现在没事了。”
    赵老太太听完叹口气。丫丫在旁边帮着烧火,听的明白,心里也替这家人可惜。
    “还好大人没事。”赵老太太接着说,“没落下毛病,两三年之后有了头胎这经验,以后再生就好生了。”
    两人悄悄的在那边说话,故意小点声,不让丫丫听。丫丫这边只听嘀嘀咕咕说了一会,就没动静了。
    “你这两天也没歇着,这不用你了,你回去睡一会,熬着最是累人。”两人嘀咕完,赵老太太让赵家大娘回去歇着。
    丫丫烧火,赵老太太弄了小米粥和玉米饼,看是时候差不多,就让丫丫过去叫赵家大爷和娟姐他们来吃饭。
    “你大娘别叫了,让她睡一会吧,这两天肯定都没睡。”
    丫丫在后院听大爷家有动静,看来是起来了,在屋外小声的叫了两声,说是前院饭熟了,让过去吃。娟姐已经收拾好,领着宝哥和丫丫先去了主屋。
    “我娘在家睡一会,”娟姐告诉赵老太太,“我爹一早去了东家那边,说是东家那边今天这两日就要完工,管早饭,一早我爹就走了,让我和奶你说一下。”
    “马上霜降之后该冷了,估计是趁着这几日把工赶出来。”赵老太太自言自语的念叨。
    娟姐放桌子,丫丫拿碗筷,把粥、小咸菜端上去,几人吃了早饭。
    “你们几个今天跟着我上山划拉树叶子,捡树枝子。”一吃完饭收拾完,赵老太太就开始准备找耙子、布袋子之类,让他们几个跟着她上山捡柴火。
    赵老太太肩上扛着耙子,手里拿着两个布袋子,娟姐丫丫宝哥跟在身后,一起去山上捡柴火。
    赵老太太主要是划拉落下的树叶子,榆树的、杨树的、松树的、柳树的,只要是能烧的,都用耙子划拉到一起,然后再塞进袋子里。丫丫几个是捡树枝树杈子,一定是捡掉在地上的,不能撅长在树上的树杈子。
    捡柴火的人很多,大人小孩的一堆一堆的,树叶子落了一茬又一茬,这边刚划拉干净,后边又落了一地。
    “你们在这先捡着,我把这些送回去。”赵老太太背起装好的一大袋树叶,又把几人捡的树枝树杈子捆好用手拿着。
    娟姐拿起赵老太太的耙子,学着赵老太太的样子,把树叶子聚起来。别说,不一会也是弄了一大堆放在那。
    赵老太太送回去一趟之后,赵家大娘也跟着来了,手里也是拿着耙子和一个大布袋子。
    整个一天丫丫跟着捡柴火,一点也没放松,现在她爹娘都没在家,只自己跟着干活,本来人小干的就不多,如果在偷奸耍滑,赵老太太肯定是不满意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