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游戏

第三章人面桃花(三)

    
    “老爷,再走下去,都熬不住了。”陶三掀开轿帘,饿得泛青的脸颧骨高耸,干裂的嘴唇绷着几道血口,“没水没粮三天了,家仆们实在走不动。”
    陶安然叹了口气,摸着紧抱怀中的木匣“按照恩公所示路线,还有五天就到了。那里风水极佳,定能兴旺陶族。跟老兄弟们说说,再坚持坚持。”
    陶三想再说些什么,欲言又止,摇头离去。
    北齐,汉中,短短十年时间,崛起一方陶姓富豪。无人知其如何发家,只知族长陶安然时常出门远游,归来必有大批金银财宝。有说陶安然做药材生意,趁着天下战乱,贩药牟取暴利;有说陶安然祖上是东晋贵族,亡国时留下富可敌国的财富藏于极为隐秘的地方;也有说陶安然精通天堪地舆、望星探墓,以盗墓发家。
    平日陶家乐善好施,逢战乱灾荒,开铺施粥。若遇乞丐流孤,更是好酒好肉,赠送银两,或收留陶家做了家丁。官府打着各项明目收钱,也慷慨异常,毫不吝啬。
    种种举动,深得人心。故此陶家生存于乱世,竟然多年平安无事。
    时值盛夏,陶安然院中纳凉,有一奇装异服的少年登门求见。陶安然闻得少年装束相貌,面色大变,匆忙赤足出迎。
    见到少年,陶安然更是面色惊怖,随即恭恭敬敬请少年入内堂密谈至半夜,才安排一方小轿,直抵内堂门口,载着少年出府。
    此事甚为神秘,家仆见陶安然面色不佳,哪敢多问?当夜,陶安然居室彻夜通明,窗棂倒映着来回踱步的影子。
    次日清晨,陶安然召集家族百余人,收拾细软,即刻离府,迁居长安南的“桃花峪”。
    众人一时接受不了,这安生日子,偌大家产,说不要就不要了?
    陶安然面沉似水“愿意跟我走的,虽然一路艰辛,到了桃花峪自然有好日子过。不愿意走的,陶某双手奉上重金,足够十年无忧。”
    此话一出,百余人哪里还有犹豫?赌咒立誓,誓死相随。仅有寥寥几人,领了遣散费,默默离去。
    乡邻得知陶族迁居,哪里舍得?含泪送了五十余里,才依依道别。就连官府都派大队兵马,一路送至汉中边界,方才折回。
    谁曾想,陶氏巨富突然举家搬迁的消息,不仅轰动了汉中,更引得几股流寇垂涎三尺。
    陶家出得汉中三日,就遭了流寇围劫。百十人平日养尊处优,哪里是如狼似虎的恶匪对手?流寇倒有规矩,“不杀人,不奸,淫,只要钱财粮食”。
    陶安然为保家族性命,又想起沿途几处大户人家,平日往来甚密,礼物馈赠更是不计其数,落难时必能相帮,于是一一照办。
    正所谓“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往日那些大户好友,听说陶家没落,都紧掩大门,闭门谢客。
    熬不住的,趁夜卷裹值钱物件,纷纷逃了几十名忠心耿耿的家仆,陪着陶族一路忍饥挨饿,四处乞食,走着“有上顿没下顿”的不归路。
    然而,“战乱逢灾年”,老天旱了一个多月,滴雨未落,背井离乡的难民越来越多,哪里还能寻到吃的?听说已经饿得活不下去的百姓,已经发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情,陶家也处在即将饿死的边缘。
    “陶三,你跟着我多少年了?”陶安然苍老的声音从轿中传出。
    “回老爷,小人十二岁得老爷收留,已经三十一年了。”虽然隔着轿子,陶三依然恭敬弯腰,低头回话。
    “三十一年了……陶族发家整整三十二年,如今我做这个决定,你后悔么?”
    “老爷对陶三有再造之恩,只愿死在老爷身后,为您收棺厚葬。”
    “哈哈……我还没老呢?先咒我死。”陶安然笑声里隐隐藏着恐惧,“今天就别走了,好好休息。派几个家仆寻寻水粮。到了桃花峪,我一定带你们过上好日子。”
    陶安然握着几株择洗干净的野菜,苦笑着望着轿子,心中暗叹如果不是他的出现,何至于此?
    家仆早已饿得东倒西歪,扭头睡去。家眷小口吃着野菜,着实难以下咽,忍不住呕出黄水。
    “睡吧,睡了就不饿了。”陶安然又是一声叹息,入轿发呆,不多时,鼾声响起。
    睡梦中,他梦见全族正烤着乳猪。火红的炭火炙烤着红白相间的肉块,“滋滋”冒着油泡,“啵啵”破裂,迸发着浓郁的肉香。
    香味越来越真切,直到把他从睡梦中勾回现实。他怔怔地瞪着轿顶,那方木匣藏得极好,方才略略放心。再掀开轿帘,家仆们正围着篝火,靠着半条腿肉。
    陶三见老爷醒了,喜滋滋地用弯刀插起一块好肉,送至轿前“托老爷洪福,居然寻到一只刚死的野猪。老爷睡得熟,待烤好了再唤醒老爷。”
    平日都瞧不上眼的烤猪肉,如今用金山银山都不换。陶安然接过弯刀,也顾不得烫,大口撕嚼“真香……好肉……哈哈,老天有眼。”
    “老爷吃得可还安好?”陶三眼中闪烁着篝火的光芒。
    “快叫家眷们共享!”陶安然又扯下一块肥肉,奋力一咬,油泡顺着嘴角流淌。
    “他们……他们恐怕吃不到了……”陶三恭敬地笑着,嘴角几道皱纹透着戏谑。
    “陶三……何出此言?”陶安然半张着嘴,几块肉渣“啪啪”掉落。
    “老爷,您的孙子,怎么舍得吐出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陶三敛起笑容,佝偻的身躯挺得笔直,“可惜,现在是吞食其肉,众叛亲离。”
    “你说什么?”陶安然再往篝火旁看去,家仆正将家眷平素穿的衣物丢进火里。
    篝火上炙烤的,分明是一具具烧得焦黄,一截截的人体躯干。
    家仆举刀对着一具还未烧烤的人体,狠狠切下头颅,抽起一条木棍,从脖颈探入,倒置对着地面一砸,“噗”的一声,木棍贯穿天灵,浆白色的脑浆淌出,糊粘了满头长发,露出一张俊俏的脸。
    一双睁得滚圆的杏眼,透着惊恐和屈辱。
    正是陶安然最是宠爱的三房小妾。
    “三姨太果然烈性,很是带劲。”家仆狠狠攥了一把小妾沾满鲜血、高耸的乳房,“噗嗤”咬了一口,连血带肉撕起一大块。囫囵嚼了几口,抻长脖子,喉结“咕嘟”翻动,生生咽了进去。
    “当年,你杀我全家,夺走宝书,可曾想到会有报应?”陶三将弯刀举到嘴边,伸长舌头舔舐,“这把刀,我保存了三十二年,就是为了今天。”
    “你……你是……”接连剧变让陶安然肝胆俱裂,蹬着轿子往后躲。
    “没错,是我,那个躲在床下,目睹你奸我姐姐,杀我全家的孩子。”陶三两眼淌出热泪,仰天长呼,“爹,娘,姐姐,我为你们报仇了!”
    “他们,居然还有个儿子!”陶安然已经语无伦次,“你……你……”
    “我的爹娘,原是西南深山一族,后因坏了家族规矩,同辈生了情愫,带着族中奇书逃至中原,隐姓埋名。”
    “那天雨夜,他们收留了一个晕倒在门口的大汉,却不曾想到,引狼入室,终酿成惨祸。”
    “那个大汉,本是汉中独行大盗,被仇家埋伏受了重伤。被救治不但没有感激之心,还对恩公家的女儿生了歹心……呵呵,逃走时,他从恩公家中搜到一本书,上面记载着种种治病下毒的奇异法门,更标注了数十座巨墓的详细位置。他凭借这本书,成了一方富贾,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陶大善人,我说的可有遗漏?”
    陶安然瞬间苍老了几十岁,身子软踏踏地缩在轿内“为什么现在才动手?”
    “因为,他们的儿子,忍了三十二年,不单要灭你全家,还要夺回那本宝书,过上更好的日子。”
    “书在轿顶,你拿去吧。”陶安然微闭双目,面露平和的笑容,“这些年,我一直做善事赎罪,终不得善终。天道轮回,报应不爽。罢了……罢了……”
    “我还要一样东西。”
    “说吧,我有的,全给你。”
    “那个少年。”
    “他已经走了,我不知其踪迹。”
    “走了?那晚,你假扮少年,坐轿出庄,凌晨又从后门回来,我都看在眼里。”
    陶三踢着轿子,“洞洞”声显示轿底中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能有多重?”
    “告诉我,少年到底是谁?为什么你见到他,抛下家产搬迁?又为何给他下了书中记载的奇毒,大费周章运至桃花峪?”
    “我……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他……”陶安然困惑地喃喃自语,眼神空洞茫然,“我自知活不了片刻,也对不住你们全家。三十多年,终有感情。临死前,我有一事相求,将这少年送至桃花峪。这还有一本书,写着妥善安置的方法。此事,务必做到。”
    “本来,我想跟您到了桃花峪,再和家仆们动手。可是,实在太饿了。恐怕走不到,都饿死了。”陶三举起弯刀,丢进轿里,“这些年,你待我不薄。我也答应你了,死在你后面,为你收棺厚葬。说到做到。”
    “各位,这出戏还算精彩么?”崔书生穿着血红的新郎衣,拍着手走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恩将仇报。”
    书生使个眼色,伶人收起乐器,合众退去。
    百姓们被这出戏惊得目瞪口呆,陶家庄六十多年前定居于桃花峪,传至今日已经两代族长。每年,族长都会携亲信族人出远门,少则月余,多则半年,必会带大量财宝回庄。
    故此,陶家庄百姓衣食无忧,所谓和邻庄买卖交换,无非是做个样子,掩人耳目罢了。
    至于族长从何得来的财宝,又有几人自讨没趣一探究竟?过得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而这出戏,演得似乎就是陶三隐忍三十二年,杀食陶安然全家,冒名顶替,定居于此的故事。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
    百姓们不约而同想起一事,那是隐藏许久的恐怖秘密,由此深信不疑。
    唯一说不同的是,既然陶安然全家被杀,又从哪里冒出个崔书生?或者,他本就姓陶?
    “祖父虽然罪孽深重,可是用了三十多年,乐善好施,救助无数百姓,却遭此横祸……”崔书生旁若无人地穿过酒宴,走上戏台子。
    百姓们这才注意到,崔书生全身散发着浓郁的血腥味,新郎衣阴染着大片尚未干涸的血迹。
    “祖父和少年密谈一宿,得知不日必有灭门之灾,又受少年托付一事,才决定搬迁桃花峪。为防不测,当夜他冒充少年,乘轿出庄,将其中一处秘宝地点告知私生子,也就是第二天遣散的几位家仆之一。也就是我的父亲。”
    “待父亲寻到宝藏,赶至桃花峪,却发现张冠李戴,父亲陶安然变成了老仆陶三,陶氏一族被家仆们替代。父亲心中疑惑,隐隐猜到几分,又不信忠心耿耿的陶三会做此事,隐姓埋名,定居于此,查询此事。”
    “你们祖辈虽说隐瞒至深,谁知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父亲探查二十余年,终于从一将死陶氏家仆口中得知。哼!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如此血海深仇,惊得父亲急火攻心,还未报仇,就卧床不起,中风瘫了。那时我还年幼,直到几年前,父亲临终时,才将此事讲出。”
    “所以,你安排这出戏,就是为了自寻死路?杀几个尚在人间,知晓此事的族中长老,就报了仇?”族长背负双手,于席间站起,踱着步子走到戏台前。
    平日高傲惯了,他并没有仰头看着书生,而是平视前方,正是书生靴子。
    那双蹬着白底皂步的厚靴子来回走动“祖父留下的那本书,不但有诸多财富的藏宝点,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金石之术。”
    “陶三,见到少东家,还不跪下!”书生突然一声暴喝,族长身躯一阵,眯着眼终于抬起头,重新注视书生。
    “族长德高望重,怎么可能是陶三?编出戏就能骗了我们?”
    “就算我们杀你祖上全家,你就一个人,又能怎么样?”
    “真是笑话!陶安然奸杀掳掠,后辈却来主持正义!”
    “都住口!”族长花白胡子胡乱颤动,阴恻恻地笑着,“你怎知我是陶三?”
    此言一出,陶家庄百姓惊愕地张着嘴巴,还未吞食干净的佳肴掉落桌上。
    宛如,当年,陶安然吃亲人血肉的模样。
    “祖父既然告诉父亲一处秘宝,又怎会让这本书成为孤本?他早就临写一本,交于父亲保管。”
    书生从怀中摸出一卷边角泛黄的旧书“人居然能靠一张张死人皮,延续生命。此等换皮延寿之术,简直匪夷所思。”
    “此术需聚齐活人阳气,扮成黑白无常,保得尸体阳气不泄。再于当夜子时,开棺剥皮,用无根水浸泡阴翁,放置老龟、山蛇等长寿之物,封于地底十六载。无月之夜取出,将人皮包裹赤裸全身,躺于棺中,少则月余,多则半年,就可换皮续命。所以,你每年带着亲信不仅仅是寻宝吧?”
    (陶华讲到这里,我心中一动。这种方式太像月无华最擅长的蛊术了。陶三父母由西南逃至中原,难道是蛊族传人?许多线索串联贯通,那个少年,难道是……
    想到这里,我正想发问,陶华食指聚在嘟起的嘴唇前,做了噤声的姿势,接着讲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