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缘 卷一

第3章

冯缨坐在马车内,一手去掀帘子,一手握拳在腰上捶。
马车诚通无阻,到了城门官跟前,马鞭子一甩,直接入内,竟是拦也不拦。
”居然就这么放行了?”
同坐在马车里的,是两个穿着一般无二的丫鬟。生得高壮一些的,是冯缨平日在盛府用惯了的绿苔,另一个身形纤细,面容素雅的叫碧光,听天使说是她皇帝表舅专门安排,一路上伺候她用的。
从河西过来的一路上,冯缨已经知道皇帝表舅挑中碧光的原因了。
碧光是个聪明的,博闻强识,问什么都能答什么。冯缨无趣时便拉了她聊天,倒是也能天南地北聊上许多。
她这么问,碧光果真在旁答道:”车夫是张公公的人,马车上又挂了陛下的信物,城门官自然不敢阻拦查验。”
冯缨舔了舔嘴唇:”这不好。回头要是有人使坏,那不就平白给人开了方便大门。”
碧光一愣:”都是……陛下的人,还不至于出那样的岔子。”
冯缨不说话,靠着车壁继续往外头看。
她是第一次听到平京的鼓声。从前的电视剧、小说里虽然都会提到,古代的城池里会设有钟鼓楼,预警报时,晨时日暮都会以鼓声告知百姓一天的始与终。但是亲身体会到,又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平京,大启的国都,分明是一座云气升腾,宝光闪耀的城池,从晨曦洒下的那一刻,这座城池就在极尽全力地展现它奢华绚丽的一面。
尤其是进城之后,看着沿街的热闹,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混着各色吆喝声,和空气中飘散的属于食物的特殊香气,都叫人从骨子里生出一股淡淡的慵懒。
冯缨再没比现在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真真正正地离开了生活了二十年的河西。
河西没有钟鼓楼,那里只有烽火台。
河西也没有可并排走六辆双马车的街道,只有狭窄的一下雨就溅起各种污水的烂泥路。
河西更没有这里人从心中自然而然散发的对安居乐业的欢喜,只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
如果不是皇帝表舅那道召她回京嫁人的口谕,冯缨还真没打算离开盛家,回平京讨生活。
好在大舅舅后来问清楚了,表舅只是怕她在河西蹉跎太久,没打算让她盲婚哑嫁,随便把她指给一个三条腿的男人。
他们八月离开河西,因为不必赶路,所以一路上慢慢悠悠,十月才到平京。
说起来是为了让她松快松快,顺便游山玩水,可习惯了在马背上奔来跑去的冯缨,恨不能跟着先行回京的天使,骑着马,撒开蹄子就跑。
她望着车外发呆,难免让身边的碧光生出了误会。
碧光是在平京长大,虽然是个下人,可也是良家子。见二姑娘撩着车帘一直盯着外头看,她心里一阵酸楚,只当二姑娘在河西那样贫瘠的地方过了太久,一朝回了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和赞叹。
她原以为河西那位名扬天下的女杀神,女罗刹,该是传闻中那样生着结实的臂膀,身壮如牛,一双眼睛瞪得像铜铃。
可见了人才知道,分明也是位娇俏的姑娘,只是比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多了几分难能可见的英姿勃发。
”二姑娘,等今日见过老爷夫人后,奴婢再陪着二姑娘上街转转吧。”
碧光说话时总是轻轻柔柔的,哪怕是规劝,也说得极其聪明,不会教人听得心里不舒服。
冯缨听了笑笑,指了帘子外,把绿苔叫到身边。
”那好像是酒垆。咱们下回去那吃酒。”
”姑娘,那看着像是胡姬开的酒垆。你上回还说胡姬的酒不好吃。”
”啊,可这家的酒闻着很香……”
主仆俩一转眼,就着”酒”字聊开了去。一旁的碧光忽然觉得,陪二姑娘上街的时候,恐怕还得多带几个人,万一吃醉了酒也好抬回家。
马车穿街走巷,一路顺畅,慢慢悠悠就转进了一处宽敞的街巷。这条街巷不像外头的街道多的是迎来走往的人,反倒只零星走着几个下人模样的男男女女。
沿着街巷看两遍,皆是高宅大院,光是围墙就足有两人高。
偶然经过几处院门,门内照壁正正挡着,壁上雕了点东西,要么是松鹤延年,要么是喜鹊登门,再不济还有大片花卉图纹,看着就觉得热闹。
”这街从前叫折桂巷。几年前改了名,如今叫通济巷。再往前,就到二姑娘家了。”
碧光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直注意着冯缨,留意她脸上任何一点变化。
冯缨扯了扯嘴角,放下帘子:”我记得二十年前还叫折桂巷,怎么突然就改了名?”
”只是陛下一个小小的笑言,便叫平京知府做主,改了名,从此叫做通济,表往来通达之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