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中,崔小云渐渐了解一些,更是对阿爷惊赞不已。
原来,不止他爹学了木匠,就连其他三个叔伯也学了不同的手艺。
大伯学得草编,只是一家子都是懒惰的人,哪怕有手艺在身,也赚不得银钱。二叔从小身子不好,便没学手艺,而是用省下来的银钱买了头驴磨豆腐,所以就算不种田,日子过得也不差。
再有的就是四叔,四岁并未学得手艺活,而是年幼时看着当货郎的爹,长大了也做了货郎,前年四婶牵线,现在去了远方跑商,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回来了。
她爹就有些不走运,最初学木匠真的是个挣钱的好法子,结果隔壁一人带领整个村子发家,现在将村名都改成了‘木匠村’,周边的生意都被这个村子给拉去,久而久之,价钱是越来越低廉。
吃饭的手艺活做不得,也就只能下地干活,好在他们家多得是劳动力,丰收年也能过得好。
往事说到一半,两母女就到了巷子口,还未走进去就闻到一股子木香,迎面望去,满巷子的摊贩都是卖与木材有关的生意。
“就是这条巷子,你爹以前还在这里摆过摊,那个时候生意是真的好做。”朱大英感慨着,如果不是突然冒出的一个村,他们家现在日子肯定好过。
可惜啊……
不过,再可惜也阻挡不了朱大英对两边货物的期待。
卖木钗的不少,买得人也多。
用不起金钗银钗的人,都愿意买根好看的木钗用用,一根便宜的几文贵得也不过十来文,比金银便宜多了。
“这根怎么样?花样适合你这样年轻的姑娘。”朱大英拿起一根莲花钗问着。
崔小云望去,眼睛都在发亮。
小摊位上木钗有几十来根,看着确实好看,而且来买的人不少,想来是蛮受欢迎,可这些样式在崔小云来看就老套了许多,她脑海里的记住的款式,比这些好看多了。
别的不说,就如意云纹、仙羽卷草、金丝竹节等等,而且除了钗子之外,还能做梳子,金福报喜梳、松鹤廷年梳、云水芙蓉梳等等。
这些在现代用到俗的样式,在这里拿出来,绝对受欢迎!
小摊位上的木钗,多数都是以‘花’来雕刻,样式老套没有新意,崔小云真的感觉自己找到了挣钱的好法子,虽然这个时代与她上辈子完全不同,可唯独一点不变,那就是爱美之心。
她当即决定,看能不能利用这个法子,发家致富。
有了打算,这个时候崔小云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家,身边的朱大英却是越看越起劲,拿着一根又一根木钗瞧着,“这根不错,这跟也行,要不让你爹多做几个。”
说着话时,她看了看身边的小姑娘,瞅着手腕上显露的银镯子,朱大英对着闺女小声的道:“崔贞儿还回来的银耳钉,娘给你打成镯子吧?今年收成不错,再给你添一些,弄个细镯子带带。”
崔小云对银镯子没兴趣,她道:“娘,我们回去吧。”
“什么都还没看好呢,怎么就回去?”朱大英奇怪着,这才看了几家小摊,都还没定好样式,再说了,她们来镇上是采买物什的,家里的盐要吃完了,前不久芽丫头打碎个碗也得补补,这都还没买。
崔小云着急,催着娘赶紧买完物什,来不及等村里的牛车,就急冲冲的回了家。
回程的路上,崔小云才知道早上坐牛车是多么的幸福,现在走了足足一个多时辰,鞋底又薄,踩在碎石上咯得脚底疼,回到家把鞋一脱都起了水泡。
崔小云疼得倒吸气,朱大英用针叼破水泡,心疼之余忍不住白了她一眼:“急着赶回来作甚,晚些还能搭老章家牛车回来。”
崔小云哪里知道会这样,平日里走得少,谁知今日居然会走得这么累。
不过脚上的疼痛也阻止不了她心中的激动,家中没有笔和纸,不过院子前有块沙地,她叫来了爹,在沙雕上画了仙羽卷草的样式。
仙羽卷草并不复杂,就是两根伸展的羽翼再缀着些草丝,样式有些复杂,搭配在一块却极为好看。
“这是在摊位上看到的?我怎么没见着。”朱大英弯身看着,越看越觉得好看,推了把身边的老伴,道:“你给小云做一个,就按着这个来。”
崔里点点头,爽快道:“行!”
朱大英又道:“小云,还有没其他样式,也给娘选个。”
崔小云道:“这是我自个想出来的。”
说着,她又在沙地上画了不少,“爹,娘,你们觉得这些比镇上卖的好看吗?如果我们自个做了去卖,会不会有生意?”
崔里一听便是蹙眉摇头,“这怕是不行。”
做生意难,尤其是木匠生意,就算他觉得是比镇上的好看些,也不一定能卖出去。
然而朱大英却是睁大了眼,双手猛地一拍:“是可以呀。”
她今日可是看到不少人买钗子,那么难看的都卖得掉,小云做得这么好看,肯定也能卖掉!
二话不说,她就道:“做!只是费些木材而已,就算卖不出去,咱们家这么多人,自个带就是。”
没成本的买卖,当然得试试。
崔小云有些惊喜,她本以为自己要费些功夫劝家里人,没想到她才说了一句话,娘就将这事给定下来了。
朱大英是个火爆脾性,也是个急性子,她在村里的名声不够好,却也没人愿意惹恼她,在家里更是‘一言堂’。
既然有打算,那就去做。
当下朱大英就让两个儿子去山脚找了个桃木树,看根枝丫回来。
崔里三父子虽然都会木活,可这么长时间都没做过,难免生疏了下,一根木钗得费两个多吃时辰才能搞定。
经过一天半的功夫,崔里三父子总共做了十根木钗,三把木梳。
第8章
“这真的能卖钱?”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刘氏有些不确信,虽然是挺好看的,可真能卖出去吗?
朱大英却没有担忧,她道:“卖不出去咱们就自己带,一人两根换着带。”
“阿奶!我也要!”崔芽扬声,手里拿着个钗子就想往头上去,可惜发丝太少,根本插不住。
朱大英掐了掐她的脸包:“等你大了些让你爹爹给你做。”
崔芽鼓着腮帮子,哼声哼气:“好嘛。”
“明个我和小云就去镇上,顺便再去瞧瞧码头有没短工。”朱大英大手一挥,将这件事说定了。
崔实犹犹豫豫,他道:“娘,我听虎哥说,东边建桥缺人,工钱给得高,要不我和大哥去那里试试?”
朱大英一听,脸上就垮下,她带着隐怒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干一个冬季得将人糟蹋得不成样,能不能好手好脚回来都不一定,你要出个什么事,让你媳妇怎么办?她可是刚怀上。”
崔实被说得悻悻然,都不敢抬头,一旁坐着的余氏手捧着没显怀的肚子连连点头,钱是得挣,可不能冒着风险去挣,东边建桥给得银钱再多,可活太累,监工的人更是把人当畜生看,活多吃得少,但凡去的汉子,都是脱了几层皮回来的。
余氏开口:“让娘先去镇上瞧瞧,实在找不到我就去娘家问问。”
“就这么办。”朱大英跟着开口,二儿媳娘家也是村里的,只不过他们村有条小河通码头的大河,村里不少人弄条小船开到河口做水面上的生意。整个村子都靠这个发家,有得生意不错也会雇些人开船吆喝。
朱大英其实不愿意欠亲家的人情,只是真要找不到,那也只能麻烦亲家,大不了等拿了工钱,再置办份大礼送过去。
不过,这都是之后的事,朱大英将木钗和梳子包好放进盒子中,便挥手让大伙散了去休息。
第一日大清早,朱大英便将闺女叫起来,梳洗之后花了四文坐着牛车去了镇山。
今天刚好是赶集日,镇上来往的人多了不少,等两母女再次来到那日的小巷子时,便发现周边的小摊位都已经摆得满当当的,无法只能找个小家落待着。
朱大英从背篓里拿出一块粗布,往底下一铺,再将木钗和木梳放在上面,和周边的摊位比起来,她们的太小家子气,还是放在地面上的。
好在,摊位不正式,木钗的样式吸引人。
没过多久,一个姑娘家就走上前,拿着一跟又一根木钗,爱不释手:“这根多少钱?”
朱大英有些激动,伸手比划有些说不出话来,倒是崔小云搭话回应:“十五文,你这根雕得是拔珠蝙蝠钗,寓意福气来临。”
“是嘛?”姑娘明显得很喜欢,就是觉得太贵了些,其他摊位的木钗也就十来文,现在这根能卖快两斤肉了。
犹豫半晌,到底没舍得,将钗子放下转身离开了。
等人一走,朱大英就有些迟疑,她小声的道:“要不,我们卖少点?”
木头是山上砍来的,就花费些功夫去做,完全没成本,卖多少文都是赚,朱大英想着要不卖便宜点,就是五文一根十根也能挣五十文,都比去东边建桥挣得多了。
崔小云不是太想降价,“要不我们再等等,实在不行……”
话还没说完,身前就来了个丰腴的婆子,婆子涂着鲜红的唇脂,夸张的惊呼:“这也太好看了,多少文?”
“梳子三十五文,钗子十五文。”崔小云赶紧着回应,婆子手中拿着的是木梳,梳子比钗子更费工夫些,花纹也更加复杂,价钱便高上不少。
“就三把?还有其他的吗?”婆子越看越喜欢,将三把梳子拿在手中反复看着。
“都是家中现做的,你要喜欢我们能再做。”崔小云见这人是真喜欢,便想到上辈子的促销活动,拿起根钗子道:“你要三把梳子就送你一根钗子。”
婆子对钗子一点兴趣都没,不过她嗅到了挣钱的好法子,浑浊的眼珠子转了转,她竖起一根手指头,道:“你价钱便宜一些,我买五……不,买十把!”
朱大英刚要答应下来,崔小云抢先开了口,“婶子能否问问你为何要买这么多?”
一般百姓,家中有一把梳子就足够,条件稍微好点的,便是一人一把。看面前婶子的穿扮应该算不上大户人家,应该就是镇上普通的百姓,一次性买十把梳子,想来不是给家中人用。
所以,崔小云有些好奇,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好奇,有需求就有商机,自然是想打听打听。
果然,婆子咧着唇脂的嘴大笑,伸手拢了拢发髻,“你们应该不是镇上人吧?我在南边可是有名的媒婆。”
崔小云蹙眉,并不是很理解这和她的问话有什么区别。倒是朱大英一下子明了了。
姑娘家出嫁都得梳妆,而他们的梳子雕出的样式好看又有寓意,用来姑娘家出嫁梳妆最好不过。
朱大英看到闺女不明的神情,小声在她耳边解释了下。
崔小云恍然大悟,随着娘亲的解释心里跟着激动起来,不由浮现出一个想法,如果真的能成,那绝对是个大生意。可崔小云也知道这个大生意想做起来并不容易,她清了清喉咙,“婶子买下是要给成亲的姑娘梳妆?”
“正是。”张媒婆也没瞒着,虽然这梳子比别家的贵了些,可她转手卖个出嫁的姑娘就能挣一笔,甚至还能卖给其他的媒婆,总之买下就不会亏,“这三把我要了,剩下的你们要是做好,就送到藻巷中号,我就住那里。”
两母女大喜,包好梳子又送了根木钗。
许是开了头后面就顺了,接着来了不少人买钗子,就连先前最早想买又舍不得买的姑娘也回了来,只可惜木钗正好卖完,只能遗憾的离开。
“想不到生意这么好。”朱大英感慨,就是木匠没那么多时,生意也没好到这种程度,她不由觉得自家闺女是个福星,先是在崔大家出了口气,现在还能挣到银钱,就算不去细数,她都能大概算到今日挣了多少,比他们一家子去东边建桥还要来得多!
只可惜,才高兴了一会儿,麻烦是就来了。
几个高壮的汉子走过来,其中一个打量着两人,开口:“你们两人以后不能来这里摆摊。”
才将垫在地上的粗布拿起打算回家的两母女脸上瞬间一垮,朱大英忍着怒气问道:“为什么不能摆摊?”
打头的汉子倒是好声好气,“这条巷子被我们村包了,能摆摊的都是村子里的人。”
崔小云听得咂舌,一条巷子被一个村给包了?这多么大的手笔啊,“你们是木匠村?”
那汉子点头,多解决了一句:“倒不是看你们生意好排挤你们,有些人不知道这里被我们包下,来都来了我们也不好意思赶人,也都是在你们走得时候说一声。”
朱大英听着,心里存了一口气又不好发作,一来对方态度很好,再来对方这么多大汉,她就是想闹也不敢闹呀,最后只能拉着闺女悻悻然离开。
看着两母女落荒而逃的背景,其中一个汉子打趣道:“吉文,瞧瞧你又吓走两个。”
小说推荐